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优秀教案设计,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优秀教案设计



1、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优秀教案设计

1年级数学上册有很多书 **************************************************************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

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



2、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程良哲 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PPT下载地址点下面链接:   教育部审定2019年新北师大版小学1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Flash动画优秀免费下载   新北师大版1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反思ppt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1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   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1点或差1点整时   4种情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1些简单的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   相关。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1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2、练1练。

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3、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主备教师: 丁亚东 教学内容: 28—29的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 本课是1年级第3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1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1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看1看) 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 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 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1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

2、 探究新知:

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1想、比1比)

2、 学生班内交流(说1说)

3、 可能会有的方法 1往下数数比较。 2实物模型比较。 3借助中间数比较。 4借助计数器比较 5用数的组成比较

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1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

5、师生共同总结: 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

3、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看书的4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1起分享。 教材p29练1练

2、第1题 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1比。

3、第2题 答案不是唯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谈1谈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

4、第3题 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1说是怎么想的?

5、第4题 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

6、第5题 本题是实践活动的1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堂小结

1、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

5、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32<34 100>99。

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优秀教案设计



4、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优秀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1、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做1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9的好朋友是几?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还记得春姑娘来了,万物都睁开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动物们乐了,这种景色美吗? 师: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们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1天人们都要种很多很多的树绿化我们的环境,学校也为了保护环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淘气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是他们1年级两个班的植树情况:[出示课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数1数1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2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 、探索新知

1、师:我们来1起解决“两个班1共植了多少棵?” 想1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1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1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 全班交流8+6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1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试1试 8+8= 7+8= 8+4= 5+8=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4、巩固练习

1、圈1圈,算1算。 读图,动手圈1圈,如:先把10个圈在1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1练。 第1题:通过摆1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1圈,算1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1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5题:通过连1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5、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1位小朋友给大家说1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8加几) 8 + 6 = 14 8 + 6 = 14 作业设计 练1练 P82 第4题。

北师大版1年级上册教案2013年最新版本



5、北师大版1年级上册教案2013年最新版本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1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表格式教案及教学计划教案,共7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1学段 (1~3年级)

1、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1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4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3位数的加减法,1位数乘3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3位数除以1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1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1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平行4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3角形、平行4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1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计1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米

2、千米

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1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1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1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1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1标准下的1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1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1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1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1册教学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1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1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1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3、教学要求。 第1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在11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1些事物,能用11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1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1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3单元“加与减(1)”。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4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5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1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6单元“认识图形”。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7单元“加与减(2)”。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第8单元“认识钟表”。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4、教学重点。

1、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20各数;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1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6、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5、教学难点。

1、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1些事物,能用11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1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6、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01周 9.1 可爱的校园 1 第02周-第03周 9.3-9.14

1、生活中的数 8 第04周-第05周 9.17-9.28

2、比较 4 第06周 10.1-10.7 国庆放假 第07周-第10周 10.8-11.2

3、加与减(1) 17 第11周 11.5-11.9 整理与复习 3 第12周 11.12-11.16

4、分类 3 第13周 11.19-11.23

5、位置与顺序 4 第14周 11.26-11.30

6、认识图形 2 第15周-第16周 12.3-12.14

7、加与减(2) 8 第17周 12.17-12.21 数学好玩 3 第18周 12.24-12.28

8、认识钟表 1 第19周 12.31-1.4 总复习 5 第20周 1.7-1.11 期末工作 1 生活中的数

1、教学内容

1、可爱的校园

2、快乐的家园

3、玩具

4、小猫钓鱼

5、文具

6、快乐的午餐

7、动物乐园

2、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0到10各数。

2、在11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1些事物,能用11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写1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1些事物,能用11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难点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2、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课时安排 8课时。 课 题 可爱的校园 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初步学习按照1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知道学习需要有1些好习惯。 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和“形”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按照1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教学方法 情境法 谈话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谈话引入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1年级的小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大家想学好数学吗?

1、谁会数数?来试1试吧!

2、学生汇报数数情况,请1名学生汇报数数情况。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1-10这几个数。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快找1找,说1说。

2、数数 动物学校开学了,真热闹。到校园里看1看,说1说有什么?有多少? 按上下左右4个方位说1说。 按大小顺序数1数。 从数数中你知道了什么?

3、巩固练习 看我们的教室,你们发现了哪些数? 请数出10根小棒,8朵小花,5个3角…… 我们身边处处有数,现在跟老师排好队,悄悄地去看1看,找1找我们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

4、总结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作业设计 找1找生活里的数,说给家长听。 a:同桌互相看并说。 b:集体反馈交流。 c:评价学生数数情况。 小声说给周围的小朋友,要说1句完整的话。 a: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b: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c:集体交流。 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反思。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课 题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教学方法 情境法 谈话法 发现法 练习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

2、新授

1、说1说,认1认。 图中有什么? 图中哪些物体的个数是1?

2、数1数,认1认。 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

3、找1找,说1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 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哪些可以用5来表示? 找1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哪些可以用5来表示?

3、试1试

1、说1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数1数河里有几只鸭子? 排在第1的是哪只鸭子?谁排在第2? 小结:数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2、数1数,认1认。 (课件出示情境图) 先独立数1数,再与同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图中有什么?有几个? 4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 作业设计 找1找你身边的数,给同伴说1说。 观察情境图,学生自由说1说。 学生说出数数的过程。 根据情境图,学生自由说1说。 找1找生活中的例子。 根据情境图,学生自由说1说。 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互相交流,说1说是怎么数的? 学生独立完成。

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优秀教案设计?



6、新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1、 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1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1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 (现在1共有几瓶饮料?)

2、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1说,每1组请1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1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2、 做1做,说1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1圈,说1说。

2、请学生自己摆1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1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1圈,算1算。 请你也用圈1圈的方法,算1算练1练的第1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3、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1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1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1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4、说1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