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做风车》及教学反思,幼儿园中班《运水》科学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做风车》及教学反思



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做风车》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做风车》及教学反思   作为1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做风车》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看图示的方式,学习制作风车的方法。   

2、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制作风车的步骤图5幅。   

2、各色正方形纸(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吸管、透明胶、剪刀、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1、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出示风车)   

2、师:你们想玩吗?你们自己也来做1个好吗?   (评析:孩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   

2、引导幼儿1起讨论制作风车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师:做风车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哪些工具呢?怎样用这些材料呢?(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提出意见。)   

2、师:怎样制作风车呢?老师今天带来了做风车的步骤图,你们要按顺序1步1步地看,就能学会做风车的。   

3、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   师:1共有几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面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重点让幼儿掌握两个注意点:   剪刀剪折痕时不要全剪开。   第4步中的4个角要按图中箭头的方向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   并加以固定,防止散开。   (评析:步骤图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在这1环节中幼儿的兴趣与活动的预设自然的相融合了起来,从而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索行为。)   

3、幼儿自由探索制作风车。   

1、师:老师准备了你们想要的材料,请你们看着步骤图做1个风车吧。如果你们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制作风车。   

3、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看图示或向同伴、老师寻求帮助,并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有2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享有自主性,而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   

4、师幼1起玩风车。   

1、引导幼儿通过相互对比发现风车制作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风车不转?为什么我的风车比他的.转得慢?   

2、师:你在玩风车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就制作风车的材料、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问题是幼儿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习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活动反思:   这1次,我也被感染了,拿着小风车和孩子们1起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对知识无穷的探究深深地我。那1打动了个个新的为什么从他们小小的脑袋中奇异地冒出来,让人惊叹他们的思维原来如此的奇特。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1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说明了光听不行,过后就会忘记。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此看来,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1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



2、幼儿园中班《运水》科学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运水》科学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儿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对水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湿)   

2、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运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务。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接到1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那边的水箱里去。我们1起用手把水捧过去吧。   (2)幼儿徒手运水。   (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导幼儿发现把手指闭得更紧,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师小结用手运水情况,鼓励幼儿寻找更好的运水方法。   师:孩子们,来看看我们的水运得怎么样了?(引导幼儿在说用手运水的困难时,进1步感受水的流动性。)用手运,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办法吗?(用 工具运)   2.活用工具,巧妙运水。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并自由选择工具运水。(增添教师语言)   (2)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选择和判断出适宜且高效的.运水工具。   教师参与到运水中,鼓励孩子们叙述他们做的事,并与孩子们分析为什么有些工具更有效。("这个水桶好大,可以装那么多水!""这个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来越少了,观察幼儿是否会转换工具运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变得不适用了,观察幼儿是否用小工具操作。)(开始拿着小工具运水的孩子会发现,此时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来)(用小工具舀起来就运会很累,孩子们会用小工具舀起水装进大工具中再运)   (4)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幼儿用吸水材料运水并用语言说出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师:水只剩1点点了,我们要把水池里的水运得1滴也不剩。看看还有哪些材料我们没有用过?   ("我1压海绵,水就跑到里面去了,再挤,水就流出来了""纸也是这样""毛巾也可以"……)(孩子们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积累了经验,现在也知道把水吸进材料里挤在大工具里再运)(有的孩子还是坚持用小工具舀,他们会把充气水池按住,这样水会方便舀起来些)   

3、师幼互相交流探索结果。   1.请出勤劳的工具。   师:水终于运完了,我们坐下休息1会儿吧!刚才运水,宝贝们用了哪些工具呢?说给大家听1听。   (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有的工具不可以运水;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2.工具宝宝细分类。   师:工具宝宝们帮我们运了那么多水,也累了,他们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的家在这里,不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住在这个房子里。请小朋友们把他们送回家。   3.检查工具是否摆放正确。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1次,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漏水的工具改装成可以运水的工具。   活动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1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1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1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孩子们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乐,少1些约束,少1些畏惧。架起1座幼儿嬉戏与学习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



3、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打地鼠》教案与反思_幼儿园小班打地鼠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打地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接任务、比赛玩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快速的理解游戏规则。

2、通过爬、跳和打地鼠游戏中连续的下蹲运动,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增加幼儿的下肢力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通过分组比赛的游戏形式,增进幼儿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1、自制绿色迷彩布垫、粉色迷彩布垫地垫,地鼠头饰、玩具充气锤

2、4种颜色即时贴、自制图示、抽签箱、游戏音乐。

3、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4组,并给每位幼儿左胸贴上相应的颜色号码牌。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人进行热身运动。

1、带领幼儿围绕布垫场地跑1跑。 师:

1、小朋友,看到地上的垫子了吗,想不想和它来玩1玩游戏。玩游戏时,小眼睛仔细看,小耳朵仔细听,游戏之前我们先来活动活动身体吧。小手前平举,侧平举。

2、好,现在请1队跟着1队,和老师1起跑起来。

2、带领幼儿先做准备活动,从头部到脚部。

2、幼儿看图接任务运用布垫进行游戏。

1、第1个任务,出示图1,请每组幼儿将9块垫子拼接成1条长长的地毯,并进行爬地毯的比赛。 师:我们要用这个垫子做1些游戏,每次游戏之前每组的小朋友要1起完成1个任务。第1任务来了哦。(图1)游戏规则,仔细听。现在给每队9块垫子,看你们哪组最先将9块垫子连成1条长地毯,连好之后,每组在线后按顺序排好队。

2、第2个任务,每组请2名幼儿将垫子中间的圆形垫子取下,进行跳地洞的比赛。

1、垫子上的圆形帽子能取下。现在第2个任务来了,请每组的1号和2号小朋友出列,游戏规则,仔细听,1号先将自己这队地毯上的帽子1个1个取下,2号然后将帽子放入自己的篮子里,放好后将篮子放在线后,1和2号赶快归队。

2、猜接下来我们要玩什么游戏。跳圈,双脚并拢跳,跳完之后在线后排队。

3、第3个任务,图2 和图3 ,每组请1名幼儿将长地毯拆开,变成3个短地毯,并按图摆放好。 师:第3个任务来了!请每组的3号小朋友出列,游戏规则,仔细听:(图2)将长地毯按图拆成3块,

1、

2、3拉,

1、

2、3拉,拉开两次后,将长地毯分成3块小地毯,(图3)并摆放成图上的样子。3号“预备”

4、第4个任务,出示图4 ,请每组幼儿将3个小地毯拼接成1个大正方形的地毯。

1、师:为什么要变成这个正方形?请两个幼儿来示范将地毯抬高,大家猜1猜要玩什么游戏?

2、再请3个幼儿进入地洞做下蹲的动作。请小朋友再猜要做什么游戏?引导幼儿说出打地鼠游戏。

3、幼儿尝试玩打地鼠游戏

1、出示图5 ,请每组小朋友搭成地洞,站在打鼠王周围围成1个正方形,请幼儿根据图站在指定的线上,做好准备开始进行真人版打地鼠游戏。地洞搭好,地鼠进洞,游戏开始。(教师先示范打地鼠,播放音乐)。

2、以幸运大抽奖的形式抽出1位幼儿当打鼠王。

3、根据情况,进行角色交换,再次进行打地鼠游戏。

4、放松活动 将垫子移开,伴随音乐进行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经过园区内的户外游戏赛课后,推选我去参加本次的区级比赛。在思考本次户外体育活动时,反复试验后设计创作出了多功能布垫。在园领导的指导下,对教案反复修改,经过多次在每1次的磨课中都会有不小的收获。虽没有在比赛获得理想成绩。但是这并不是最终审判书,恰好指出自身的不足,使自身看清自己的缺点,知道哪些不足之处。有了明确的目标,就知道怎么样去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先说1说本次活动的硬伤,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受到自身第1次参加这种大型比赛的难以把控,不管自身的状态还是教态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同行老师。在组织幼儿游戏和临场应变能力也较薄弱,现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整个活动中没有很好到关注到每1位幼儿,难以让幼儿达到本次的教学目标。幼儿虽喜欢玩本次活动打地鼠的游戏,但是之前的准备任务太多,幼儿真正的运动的时间太少,幼儿的运动量过少,没有达到大班幼儿运动量的要求。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要完成拼接垫子的任务才能玩游戏,使体育运动时间减少,没有认识到体育活动运动真正含义,只片面的注意到体育游戏字眼。 虽在此次比赛中失利,但是我觉得收获颇多。至少我作为1名新老师有1次机会参加这种比赛。在整个过程中,自己也成长不少,收获不少。感谢园领导给予我这个机会,并在磨课中1直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从反复的修改教案,引导我对1字1词斟酌推敲,让我认识到该怎样去完成1篇完整的教案撰写。这种认真的精神将让我学习到对任何工作的都需全力以赴。虽不是幼教专业毕业的,但我从此次的经验教训中,学到很多知识,不管是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工作态度,都使我受益终身。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正视问题,多花时间去学习,去适应,去解决,这才真会正的成长。 前段时间我班有好几个幼儿经常玩1种小游戏机“打地鼠”,渐渐地玩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孩子玩的也越来越熟练,1连能闯过45关。但没过多久,这股热潮就渐渐退去,玩的人越来越少,到后来1个人也不带到幼儿园来玩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玩“打地鼠”的游戏了。有的说玩腻了,有的说游戏机没电子了,还有的说摔坏了等等。 过了几天,在1次课间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正在组织玩”打地鼠“的游戏。他们根据游戏机上的按键排队形,1个人表示1只地鼠,即有7个幼儿做地鼠,第1排蹲4个,第2排蹲3个。打地鼠的人站在最前面,与地鼠们面对面站。游戏开始,地鼠可以自由站起来然后马上蹲下去。打地鼠的人用手去拍站起来的地鼠的头,拍到的地鼠立即蹲下。拍到1次得1分,1分钟后换另外1个孩子做打地鼠的人,看谁1分钟拍的最多。 指导: 对于孩子自发的这个游戏在组织和规则等方面还存在1些问题和困难,需重新设计和安排1些内容,使游戏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好玩。

1、提供器具。由于打地鼠的人手的距离与地鼠们的距离太远,若每次跑来跑去打的话顾及不到全部的地鼠,打起来又乱又困难。于是提供充气的大锤子,这样只要站在原地就可以轻松地打到地鼠了。

2、控制每次的时间。1次游戏的时间是1分钟,由于幼儿对时间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我用音乐的方式控制时间,1分钟的音乐,音乐开始到停为1次游戏。这样幼儿对时间有了1定的概念,听着欢快的音乐玩起来也会更加有劲,有意思。

3、确定规则。 a:要求打地鼠的幼儿必须站在地鼠们的前面,不可到中间或后面去。 b:7只地鼠要配合默契,每次只能站出来1只地鼠,出来后不管有没有打到都必须立刻蹲下去。 c:要求每次站出来的地鼠不能是同1只,要交换着出来,达到分散打地鼠人的注意力的目的。 分析: 生活中的1些小游戏机是孩子很喜欢的1种娱乐活动。“打地鼠”这个游戏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手指的灵活度,是1个人的游戏。但游戏机容易坏,长时间的玩游戏机还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会造成1定的影响。孩子通过这个“打地鼠”的小游戏机自发组织起了“打地鼠”游戏,让1个人的游戏变成了多人的游戏。不仅能提高反应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游戏玩法: 1.前奏时小地鼠做起床整理衣服背上大袋子的动作,轻轻钻出洞,要求:合着音乐做动作不发出声音惊动农夫。 2.重音没出现时小地鼠快速地找粮食,当听到重音敲榔头时赶紧抱头蹲下。农夫在重音没出现时背着榔头到处找地鼠,听到重音对准小地鼠敲榔头,注意:如果小地鼠听到重音抱头蹲下了,农夫则不能敲小地鼠了。 3.可以交换角色游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神秘、跳跃的性质,把握乐句的结构,重点对乐甸句尾的重音做出反应。 2.借助图谱找出乐曲中重音部分并能做出相应动作。 3.享受游戏的快乐、锻炼克制能力: (1)小地鼠在重音部分要抱头蹲下; (2)农夫在重音部分要敲榔头。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半圆形座位摆放:小地鼠图谱(体现长乐旬和短乐旬)、充气榔头若干、活动黑板、2个大塑料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自由行进走时按游戏规则瞬间停止的经验(类似写王字游戏)。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机灵的小地鼠》 1.尝试选取动作:机灵的小地鼠想出了什么好办法不被农夫的榔头敲到? (抱头蹲下) 2.我们也来试试这个方法。 (全体做1次动作)

2、故事动作与音乐匹配,听辨音乐的重音,初步感受乐旬结构。 1.欣赏第1遍乐曲出示图谱: “不过我们躲过榔头还有1个好办法,那就是听音乐,音乐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农夫敲榔头我们该抱头蹲下保护自己?”(敲榔头演示乐曲) 2.分析重音“农夫每次在什么时候敲榔头?”(1个音特别重叫重音)。分析重音位置:重音每次出现在乐旬的什么地方呢?我们1起来听听!11老师播放前奏和第1乐句:播放开始14秒。(乐句结尾的时候出现重音,这个音叫乐甸甸尾的重音) 3.欣赏第2遍乐曲:1起来听听音乐中每个乐甸甸尾都有这样的重音提醒农夫敲榔头吗?找出重音就抱头。 (练习听重音用抱头练习) 4.小结:原来又是1小旬结束时有重音农夫就敲了1下榔头,有时没有重音,兢不用敲榔头了! 5.挑战的累加,用具体表象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帮农夫贴小榔头吧! (幼儿贴榔头标志) ●师:好1起听听音乐到底贴的对不对?(听音乐验证1下,幼儿粘贴错误时马上停下音乐纠正粘纸。) ●师:1起听音乐当农夫来敲敲小榔头! (握紧拳头,坐着做动作) ●帮小地鼠贴抱头的动作,请幼儿贴! ●小结:原来贴榔头的下面就是贴抱头的图片,我们1起来听音乐当个机灵的小地鼠吧。 (站起来,穿衣、背包、钻洞)

3、音乐游戏《打地鼠》完整欣赏乐曲: 1.明确游戏规则: 师:这次农夫真的要来了,我们小地鼠要注意什么呢?前奏时我们要起床整理衣服背上大袋子,轻轻钻出洞,不要发出声音惊动农夫,注意要仔细听音乐,在他没敲榔头时要多背些粮食!当听到重音敲榔头时赶紧抱头蹲下。这样就不会让榔头打到了!还有1点千万别跪,农夫耳朵可灵了,1有跑动声,就能听出你在哪里!我当农夫,小地鼠们准备好! 2.循环游戏: ●请3位小农夫帮忙1起来打地鼠。 ●交换1下做地鼠和农夫的角色进行游戏。 3.这个农夫打地鼠的音乐叫有个有趣的名字叫《拔弦波尔卡》,我们1起带着音乐把游戏介绍给好朋友吧!。



4、小学2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教案及教学反思



5、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对数序产生兴趣,愿意交流操作过程和结果。   

2、认识“5”以内的序数,并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学习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去郊游,认识“5”以内的序数   

1、学习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正确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1、出示课件中的小动物,问:“小熊排在第几个?小猫排在第几个?小蜜蜂呢?”   

2、小结:“刚才我们数的时候是从小熊开始数的,也就是从左往右数。”   

2、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小结   

2、帮助幼儿明确:方向不同,物体的排列顺序也就不同   

1、出示楼房图片,请幼儿送小动物回家。   

2、小结   

3、总结:“今天我们和小动物玩了“去郊游”和“住楼房”的游戏,学习了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从下往上数。”   

4、小组活动   

1、给小动物排队   

2、涂方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图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上,突破教学难度,同时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课堂应变能力。为了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操作的机会,我还穿插了利于幼儿操作的图片,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序数。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快乐的音乐,并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   

2、了解游戏的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大山草地图片、《郊游》音乐、黑板、笔、小旗帜   活动过程:   

1、导入——律动《郊游》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不冷也不热,最适合出去郊游了,你们想去吗?(师幼做律动《郊游》)   

2、欣赏理解——分辨不同信号的音乐   

1、观察图片,了解郊游路经的地方   师:我们的目的地有点远,还要走很多路才能到,看1看1路上我们还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图片)   师小结:原来,我们要去的地方还要经过1片大草地和爬过几座大山才能到。   

2、第1次欣赏音乐   师:今天,赵老师给你们带来了1段音乐,里面有过草地的音乐、有爬山的音乐,请你们听1听哪里像是在过草地、哪里像是在爬山?(幼儿欣赏音乐后自由讲述)   

3、第2次欣赏音乐   师:有不1样的意见,我们再来听1听吧!(幼儿再次欣赏)   

4、画图谱,欣赏音乐   师:这次请你们1边听,1边看看,赵老师把音乐里的草地和大山画出来瞧瞧到底哪里是过草地,哪里是爬山的音乐?   师小结:原来前面的音乐感觉像是在过草地,后面的音乐感觉像在爬山。   

3、动作表现——掌握爬山的节奏   

1、老师表演用手郊游的动作   师:赵老师用小手做小脚来过草地、爬山,你们想知道怎么做的吗?(师示范)   师:我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是过草地,什么动作是在爬山?(幼儿自由讲述)   师小结:哦,原来在下面是过草地,在上面是爬山。你们想不想试试!   

2、幼儿尝试用手表现郊游动作   师:我们1起来试试吧!   

3、小脚去郊游   师:小脚也想去郊游,小脚说我想用漂亮的动作过草地,请你们帮它想1想用什么漂亮的动作去过草地?(幼儿创编过草地的动作)   师:小脚怎么爬山啊?(重点引导幼儿1步1步的爬)   听音乐,完整的表现郊游动作(引导幼儿注意倾听爬山的音乐)   师:前面还有1片草地,我们继续往前走!(再次表现,提醒幼儿爬几步到山顶)   

4、音乐游戏   出示导游旗,幼儿根据旗帜上的数字组队去郊游!   师:导游阿姨要带你们去郊游了,每1队的游客都可以用不1样的方法去郊游,但是几个人要在1起,不能掉队哦!(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1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1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1些,排除1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1点,还可以多1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1步1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 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1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   评析:   活动开始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在郊游中出示家乡本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图片,使活动更加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3.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幼学唱歌曲(2)完整唱1遍歌曲师:“那我们1起用好听的声音完整的.将这首歌再唱1遍吧。”   评析: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出示图谱1句1句教、幼儿1句1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1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让幼儿自由表现。   (1)幼幼互动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好听得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我们的快乐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1说”(教师下去指导)   (2)请个别幼儿表现评析:   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唱,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把郊游当中喜悦、愉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真正依据《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训练”,而是强调艺术教育的“感受与表现”。   5.游戏《音乐动车》   (1)师:“除了上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比较远的地方有哪里呢?”   (2)教师示范游戏,第1遍游戏。   (3)第2遍游戏(4)第3遍游戏   6.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评析:   活动把郊游游戏贯穿始终,在活动最后教师扮演动车长,以“点兵点将”的形式,边唱边邀请幼儿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去郊游,同时要求唱得好的幼儿才能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与演唱的兴趣,最后让部分幼儿扮演动车长再次进行演唱与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创设郊游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活动开展时,教师需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导入新歌。此次活动导入环节教师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知、体验音乐。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1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2、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3、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1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4、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1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1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1两种为表演重点)   

5、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   

1、探讨并表演另1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1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1首音乐诗,1个眼神,1个动作,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1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1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1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1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1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3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1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1下这么多人1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1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1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33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1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1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1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1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乐曲图谱、铃鼓、双响筒、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   

1、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1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师哼唱,请1个幼儿示范。   

2、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1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1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师: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1样的,有没有不1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示范1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1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1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1次。   

3、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3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摇、晃。比较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4、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用乐器演奏1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哪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1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1遍,可以吗?”   

5、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1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1段和第3段是1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2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2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

1、第3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1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3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幼儿园《去郊游》教案含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练习双脚跳,锻炼幼儿腿部力量,激发幼儿体育活动兴趣。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兔子胸卡、自制小河、苹果、香蕉、桃等。   活动重难点:   练习双脚跳。   两脚行进跳。   活动过程:   

1、角色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并进行准备活动。   

1、运用角色,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师:兔妈妈带小白兔们去郊游,你们高兴吗?   

2、边说儿歌边和老师1起做准备活动。   师:在郊游之前,你们要和兔妈妈做做操,活动1下身体。   

2、尝试和老师1起练习双脚跳。   

1、练习简单的双脚跳。   师:你们知道小兔子怎么走路吗?咱们1起学小兔子走路。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行进跳、隔物跳以及向上跳。   师:郊游的路上会路过小桥、小河、石头,你们知道怎么过去吗?   师:现在小兔们和妈妈1起去郊游。看到小河轻轻跳过去、小心过独木桥、跳过草地、我们去摘水果。   结束部分   师:兔宝宝和妈妈1起去郊游,摘了这么多水果,你们高兴吗? 好了,咱们玩了半天也累了,和兔妈妈1起回家去吧。   小兔跟妈妈回家,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结合了小班幼儿体育锻炼的目标要求,创设游戏情境,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老师在组织中注重幼儿的发展差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练习,根据本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孩子们练习的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不足之处:   对孩子的个别差异观察的不是很仔细,有个别孩子在动作上不是很规范,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始终没有关注到。   总之,活动让我有了太多的感悟,也深刻体会到:兴趣和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会更多的预设活动中的小细节,把每个环节考虑得更清晰和合理。



6、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2、了解关于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活动重点   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萌发护环境、保护地球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物质准备:地球仪,录像带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按时换,1日行程8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2、地球长什么样   

1、观察地球仪。   

2、观看录像。   小结:地球是圆圆的,在不停地转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因为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它的转动。4季的交替,昼夜的出现就是转动的结果。   

3、地球上住着谁   

1、看录像,提问:企鹅、北极熊、熊猫、鲸鱼生长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地球上除了动物还生长着什么?   

2、让小朋友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和其他所知国家的地理位图置,知道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4、地球妈妈生病了   结合幼儿美术作品讲故事: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头发剪掉了;有的人把地球妈妈的.衣服弄脏了,扯破了;地球妈妈的身体发烧了。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主要原因。   

5、争做地球的小医生   自由讨论:怎样保护地球妈妈?人们为了保护地球,规定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让全世界的人们1起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活动延伸   把地球仪放在科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观察、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1、设计意图   人类只有1个地球,爱护地球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以说教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相关的知识,可能无法激起幼儿保护地球的情感,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及理解能力出发,运用实物,录像让幼儿从各个角度了解地球。活动以幼儿喜爱的猜谜引出,幼儿在理解谜面的同时对地球的特征有初步的感知。录像中的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促使幼儿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识。同时,也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的几个环节设计合理,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尤其是最后环节的设计更为巧妙,以地球妈妈为什么病了展开,让幼儿自主地思考、讨论,搜寻答案。在这1环节中幼儿合作意识会有很好的体现,整个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参与积极性高,整个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地球妈妈》 篇2   活动目标 :   

1、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2、知道保护地球的方法;   

3、体会地球是人类唯1的家园;   活动重点 :   了解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并知道保护地球的方法。   活动难点 :   体会地球是人类唯1的家园   活动准备 :幻灯片、图片   活动过程 :   

1、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大胆思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生活在那里吗?   地球妈妈现在生病了,我们1起去看望地球妈妈吧。   

2、活动组织   

1、教师播放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图片和视频,邀请幼儿认真观看,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这幅图上的河水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你在图上还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样的河水我们还可以使用吗?   这些叔叔在干什么?   桌上剩下的是什么?   你觉得这样做正确吗?为什么?   

2、教师和幼儿1起讨论,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妈妈?   小朋友们,看来地球妈妈病的很严重,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地球妈妈治好病更好的保护她?   请大家开动脑筋,每个小朋友都来谈1谈。   

3、教师总结归纳保护地球妈妈的方法   (1)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   (3)预防环境污染   

3、活动延伸   教师请幼儿将地球出现问题的图片和解决办法的图片进行11对应,巩固所学的内容。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主要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就近发展区,主要是围绕幼儿对保护地球环境入手,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巧妙的链接,引导幼儿了解了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探索保护地球母亲的方法。   在活动中,重点列举了幼儿常见的1些环境污染现象,和小朋友们1起开展了讨论,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和小朋友们积极探索保护地球的方法,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唯1的地球。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