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生病了吗》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制造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生病了吗》教案



1、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鱼儿生病了吗》教案

活动目标: 简单了解鱼儿生病的特征。 重点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鱼儿,了解鱼儿生病的特征。 活动准备: 教室内的鱼缸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

2、教师向幼儿介绍鱼儿生病的样子,请幼儿在每天观察鱼缸里的鱼儿时,如果发现生病的鱼儿要及时告诉老师,教师及时给鱼儿喂药。 1.生病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 2.生病的鱼儿身上会有白斑,身体会发生倾斜,好像游不动的样子。

3、说1说 为什么鱼儿会生病?怎样让鱼儿健康,不生病?

4、小结。 活动反思: 大部分幼儿不知道鱼儿生病是什么样子的,看到生病小鱼的图片,小朋友们都特别着急,纷纷问道:老师,怎么办呢?老师,可以给小鱼吃药吗?1个个表达着对小鱼的关爱,知道喂药后小鱼会好起来,1个个又绽放了笑脸,希望我们班的小鱼不要生病。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制造声音



2、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制造声音

作为1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制造声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制造声音1   

1、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   

1、播放声音-树林里的鸟-蝉(知了)-打雷-下雨   

2、提问(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你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个声音?   (3)夏天里,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3、教师小结: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知了知了”的蝉鸣声、嗡嗡嗡的蚊子叫声,这些都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2、探索、创造声音   

1、用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教师:除了大自然里有各种有趣的声音之外,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东西会发出声音呢。   

2、出示1些物品教师:你能用这些东西制造出有趣的声音吗?   请小朋友选择1样东西试1试。   

3、分享制造声音的不同方法。   教师:你选了什么东西?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这东西发出声音的?   

4、教师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同1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比如,用手拍铁盒,铁盒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   用拳头敲铁盒,铁盒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   真是很神奇哟!   

5、幼儿再次尝试自由选用材料制造声音提问:你选择了什么东西把它发出了什么声音?   这种声音像什么?   启发幼儿大胆联想-用装满米粒的塑料瓶发出了沙沙沙的下雨声,-敲打铁盒说发出了轰隆隆的打雷声,-拗动塑料垫板发出了呱呱呱的蛙鸣声。   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些东西普普通通,但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居然变出了这么多的声音,大自然真是奇妙。   只要我们多留意:多看、多听、多想,就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3、欣赏散文《夏天的声音》   

1、教师:有1篇好听的散文叫《夏天的声音》。我们1起来听1听。   (教师边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边朗读散文。)

2、提问:这篇散文里也有很多有趣的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4、音乐之声   

1、教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吧,每热选1样东西,1起来模仿里面的声音。   

2、教师小结:我们用敲、拍、吹、搓、拉等许多方法让1些不会动的东西发出有趣的声音,演奏出了那么多动听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妙的音乐之外,大自然和生活中还藏着许多奇妙的、好听的声音呢。   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美妙的音乐。    附: 夏天的声音夏天的池塘边,美丽的荷花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翩翩起舞。红蜻蜓的影子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小青蛙躲在荷花丛中欢快地唱歌。忽然,1片乌云从远处飘来。你听,滴答滴答,渐淅沥沥,下配简小雨了!再听——轰隆燃敬轰隆。轰隆轰隆,雷公公也打起鼓来了!雨越下越大,哗哗哗。哗哗哗……不1会儿,天空亮起来,乌云不见了!看,1道彩虹映在池塘里,荷花和绿叶像刚洗过澡,更加清新美丽。呱呱呱、呱呱呱,是青蛙在歌唱;叽叽叽、喳喳喳,是小鸟在歌唱。大家用歌声欢唱:夏天真美丽!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制造声音2    【活动目标】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盒类、塑料袋、塑料瓶、易拉罐、酸奶瓶、纸等各种废旧材料。   

2、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听音乐《幸福拍手歌》律动进入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特殊的玩具宝宝,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它们能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而且每个玩具制造出的声音都不1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去试1试?”   

2、幼儿自由探索,选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巡回培段裤指导。   

3、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1、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制造声音的,使物品发出声音的?   

2、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肯动脑筋,通过敲敲、打打、揉揉、碰碰制造出了不同的声音!

4、分组配乐展示。   刚才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宝宝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了,那咱们把它们当成小乐器,用它们来为歌曲伴奏吧,分组开始。   

5、身体发出声音。   用各种物品可以制造出声音,咱们的身体也可以制造出声音,试1试,好咱们1块来!随《幸福拍手歌》律动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可以发出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制造声音3    活动目标:   

1、感受用常见物品制造声音的乐趣。   

2、发现通过碰撞、敲击、摇动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4、学习使用"摇"、"敲"、"碰"等动词。    活动准备:   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勺子、木珠、塑料盒、瓶子、豆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引发幼儿好奇与探索的愿望。   

2、提问:"你们喜欢熊宝宝的宝盒吗?为什么";"熊宝宝的宝盒都有什么?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有这样1个宝盒呢?"   

2、制造声音   

1、观察材料,提问幼儿材料的名称。   "老师也有宝盒,看看1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探究"用他们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用两件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试1试其他东西看看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3、分享与交流

1、教师请小朋友演示他们的发现。   "你们真能干,制造出了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哪个小朋友表现1下,你是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的?"   

2、引导幼儿归纳:用敲1敲、摇1摇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小班科学认识身体教案



3、小班科学认识身体教案

1 教案1:认识我们的身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1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分清身体器官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大的身体挂画。 2练习卡彩笔。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找朋友(教师指图,幼儿用手指指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并告知幼儿它们名称)

2、点眼睛点鼻子游戏、教师带领这幼儿做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的指出5官及身体部位

3、5官、身体作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5官、身体部分的作用,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花香。

4、眼睛眼睛在哪里?引导幼儿利用身体5官及动作编儿歌。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手指眼睛)耳朵耳朵在哪里?……

5、看照片、照5官和身体部位 2 教案2:身体怎么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找找、发现自己身体能动的部位,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和老师1起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人手1份活动器具、纸宝宝、笔,教师用的1张放大的纸宝宝。 活动过程:

1、尝试发现

1、今天,老师在活动室里放了好多的活动器具,请孩子们看看都有些什么呀?请每个孩子拿1样你喜欢的器具玩,玩的时候你要仔细地看看,你身体的什么地方动了?提问:你玩了什么你身体的什么地方动了?

2、找身体会动的部位 我发现你们的手和脚会动,其实身体上还有许多地方也在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1位纸宝宝,请孩子们1边动动你们的身体1边把发现身体上会动的地方用笔点出来。请你们把身体上会动的地方告诉大家吧。 孩子们讲出会动部位老师在放大的纸宝宝上记录并相应让孩子们动动该部位。

3、游戏:动1动 纸宝宝要和你们来玩1个动1动的游戏。老师点到纸宝宝什么部位,你就动什么部位。让我们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每个部位动5下。 今天,你们发现人身上许多部位都会动,就是因为这些部位会动,我们人的身体就很灵活,样样事情都会做。

4、延伸活动: 身体外面可以动,那么身体里面部位会动吗?请孩子们去问问爸爸妈妈或者看看书,用你们的心、眼睛慢慢地去发现,看谁发现的小秘密多,把你们的发现记下来。 12。

泡沫毛毛虫科学教案?



4、泡沫毛毛虫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 《泡泡毛毛虫》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感知纸吸水后会膨胀的现象。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纸的特性。3.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实验材料:仿真树叶1片,吸管1根,纸巾2张,滴管1个,杯子1个,颜料(红、黄、蓝)1条(与13课时共用)。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要进行的实验。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与幼儿进行了简短的互动,让幼儿简单了解1下各个实验材料,以及它们的作用;其次展开1个微实验:将水滴在纸巾上,观察纸巾的变化并引导小朋友初步了解纸的特性、种类、吸水快慢。

2、教师示范。1.介绍材料。老师取出实验中的教具,11介绍名称,请幼儿用说1说、看1看等方法认识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思考1下,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会动的毛毛虫?”2.操作步骤。第1步:先把吸管压在纸巾上,然后从纸巾1端慢慢地卷动,使纸巾紧紧地裹在吸管上。第2步:紧紧裹住后,双手分别捏住吸管上两端的纸巾,用力将纸巾向中间挤压,将挤压好的纸巾取下放在树叶上。第3步:将颜料加水稀释,用滴管将颜料慢慢滴在毛毛虫身体上,会发现毛毛虫动起来了。

3、幼儿操作。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交换不同颜色颜料,感受不同颜色的毛毛的变化。注意事项:

1、安全注意事项。1.注意不要让幼儿食用颜料。2.试验结束后做好材料回收。

2、实验注意事项。1.教师提醒幼儿1定要裹紧纸巾,防止实验过程毛毛虫动起来不明显。2.在幼儿向纸巾上滴颜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幼儿注意控制颜料用量,以免其他物品被颜料染色。实验结果:

2、教师提问。教师:“我们用纸巾制作的毛毛虫,1开始就会动吗?”教师:“毛毛虫是在我们做了什么操作之后才动起来的?”教师:“为什么我们把颜料滴在用纸巾制作的毛毛虫身上,毛毛虫就动起来了呢?”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利用了纸张具有吸水性、遇水膨胀原理。

3、教师总结。提问:“纸巾做的毛毛虫为什么会动呢?”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张具有吸水性,在遇到水后会吸水膨胀起来。我们用纸巾做的毛毛虫1开始是不会动的,但是在滴上颜料之后,纸巾吸收了颜料中的水分,从而发生膨胀变化,我们就发现“毛毛虫”动起来了。知识拓展:吸水性强的纸的用途:防止铁锅生锈。铁锅清洗干净后,可以先用卫生纸把锅里残留的水分给擦干,然后在锅里铺上1层卫生纸再把铁锅放好。由于卫生纸有着较强的吸水性,因此可以帮助防止铁锅生锈。保持面包新鲜。如果直接把面包放在冰箱里,过了1段时间你会发现面包潮湿得1塌糊涂。可以在保存面包前把干燥的卫生纸放在存放面包的保鲜袋里,它可以帮助湿气远离面包,保持面包的新鲜度。保持蔬菜新鲜。莴苣、生菜等绿叶蔬菜,在冰箱里如果储存过久会枯萎发黄。只要在保存蔬菜前,在放置蔬菜的袋子里放入潮湿的卫生纸,就能将袋子里的水分保持在1个合适的湿度水平,从而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