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动物聚会》大班教案

《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1、《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1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马、小狗、刺猬、蛇等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方式。   

2、模仿小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掌握正确的睡眠方式(向右侧卧)。   

3、激发幼儿进1步了解动物的愿望,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教师与幼儿1起搜集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或图片;用搜集的资料图片在活动区开设1个“小动物幼儿园”;   故事课件、音乐磁带、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重难点:   知道小马、小狗、刺猬、蛇等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方式。   能模仿小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掌握正确的睡眠方式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在《摇篮曲》的音乐声中,1幅月亮婆婆伴着小动物睡眠的温馨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然后以小猴子观察其它小动物怎样睡觉展开活动。   

2、欣赏探索   

1、教师和幼儿1起模仿小狗叫声,播放小狗睡觉图片,教师介绍小狗的生活习性,然后让幼儿把耳朵贴在小桌子上,教师轻轻敲击桌面。   

2、播放小马睡觉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小马是站着睡觉的”。让幼儿模仿小马睡觉,发现这种睡觉方式不适合幼儿。   

3、播放小刺猬图片,发现小刺猬缩成刺球睡觉,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发现这种睡觉姿势也不适合我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它为什么要缩成刺球教师可给予帮助。“原来,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其它动物的伤害。”   

4、播放蛇睡觉图片,发现蛇居然睁着眼睡觉。组织幼儿模仿,发现做不到。教师提供答案“因为蛇没有眼睑,所以眼睛合不上。   

5、播放完课件,提问幼儿“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是怎样睡觉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姿?”   

3、想象体验   幼儿在感知动物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充分调动其对活动的积极参与性,表演游戏《狡猾的狐狸》。教师扮演狐狸,幼儿戴上其它动物头饰,听音乐仿小动物的走路和叫声。音乐1停,“小动物”马上做睡觉动作,谁做错了就要被拖进狐狸洞,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了不同动物的睡眠特征。   

4、引入生活   在模仿了小动物睡眠的方式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这些睡眠方法适合我们吗?”教师及时地把握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什么样的睡眠方式才适合我们?”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睡眠方式是向右侧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通过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小猴子,以它看小动物睡觉为线索,有目的地引入具有情绪色彩的形象,如懒惰的小狗、聪明的小刺猬等,以引起幼儿对活动进行探索的兴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睡眠有形象的认识,使其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透彻。通过模仿小动物睡觉的姿势,使幼儿不知不觉掌握正确的   睡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2    主题的由来   开学时,教师与小朋友谈论春节里有趣的事情,许多孩子介绍了去海沧动物园参观时的所见所闻,还有的小朋友利用假期在家里饲养1些小动物,如小鸟、鱼、小狗。正值春季,有的小朋友还把他们饲养的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来和同伴1起饲养,有的拿来了蚕和桑叶;有的带来了乌龟、金鱼,幼儿对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产生了这个主题内容。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与交流活动,让幼儿了解常见动物的本领。   2.培养幼儿爱提问,乐于收集资料等主动学习的能力。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动物图书、电脑课件;电视、幻灯机、2块大黑板幼儿调查表每人1张    活动指导:   

1、故事“想飞的小象”引入,组织幼儿边看故事边听故事。   

2、故事后提问,让幼儿谈谈听完这个故事他们了解了什么?故事里的小动物有哪些本领?   逸晨:每1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不能互相比较。   陈铭: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本领   由此,教师引出了“动物的本领”这1话题   

3、幼儿每人拿出自己的调查表并互相交流他们所了解的动物的本领。   小洁:骆驼是沙漠之舟   张蕾:信鸽会送信   宇昕:大象长长的鼻子会运木头   若仪:蜜蜂会采花蜜   逸如:老虎会用尖尖的牙齿咬人   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发现孩子们互相交流时都很积极,集中提问时孩子们都能踊跃发言,显然,孩子们对“动物的本领”这个话题是十分有兴趣的。   

4、幼儿分组寻找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特殊本领   A组:从提供的书籍中查找资料   B组:观看电脑课件,查找资料   C组:围坐1圈看动物世界的VCD   

5、集中幼儿,让他们围坐成圆圈,互相交流寻找资料后他们又认识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本领?(配班教师根据课堂上幼儿的回答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贴于黑板上的网络图)   耀林:我发现有1种青蛙有保护色,遇到敌人要攻击他时会变色   予靖:我从电视上看到变色龙也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它也会变色   张蕾:雪兔1到冬天全身就变成雪白的   孩子1下子对如何保护自己的这1本领十分有兴趣,兴趣点马上转移到“动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这1话题上,教师此时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动物除了有保护自己的本领,还有其他本领吗?   聿兴:鹤有长长的嘴巴会捉水里的鱼   宇辰:豹子是短跑冠军   夏耘:北极熊不怕冷   拧月:老虎会游泳   陈圆:猴子会在树上荡秋千   乐其:松鼠的尾巴可以当降落伞   宇轩:猫的胡子可以感觉水的温度   津鹏:蛇的舌头和青蛙的舌头有感觉的作用   孩子的思维1下子就拓展开了,教师将孩子引出的动   物的本领分成“攻击别人,保护自己,器官的特殊本领,其他4类”,并引导幼儿看网络图。   

6、教师播放教学课件,重点引导幼儿观看老虎捕食、鹈鹕捕鱼、变色龙变色、大象运木头等镜头,让幼儿更深刻的了解到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本领。   

7、针对本节课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下次活动的主题。   孩子们在活动中提到了有关动物的胡须、鼻子、尾巴、舌头的作用,下次活动可以针对这1问题引导幼儿继续探索。   

8、在音乐声中,幼儿随着“森林舞会”的音乐做律动走出活动室。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教具与材料的新颖与直观性吸引了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们,由此引发了我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思考。现代设备能让我们能节约准备教具的时间,并且图文声影并茂的教具让教具能更具吸引力,更增加教具的实用性、合理性、真实性。孩子们去接触它们、了解它们并学会使用与操作,在课堂上不仅能更好吸引孩子注意力,而且孩子能更形象直观的从中学习、了解到知识,提供的VCD与课件能让孩子更加真实的了解大自然、更好的启发孩子们的智慧。   但是,这次主题活动还存在着1些问题,由于“动物的本领”内容很广,教师没有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动物的特殊本领与动物的本能这1个概念;集中分享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性语言不够等等。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们的主题已经开展1个多月了,在探究过程中,幼儿引发了“动物的本领”这1话题,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动物饿1些常见与特殊本领,请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调查。   动物名称动物的基本本领动物的特殊本领备注:   1.动物名称(让幼儿用自己看得懂的“画或符号”把动物表示出来)   2.动物的基本本领、特殊本领(请家长和孩子1起寻找,并记录)    活动反思:   这是中班主题活动我喜欢的电视节目中的1节活动,活动中主要渗透科学和健康的内容。在活动中,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进行随机指导,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器械,幼儿进行活动时能够和自己的伙伴互相交流,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整个活动幼儿兴趣很高,既了解了动物的特征,又锻炼了幼儿的基本动作。 《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比较讲述动物之间皮毛、爪子、尾巴、本领等的不同。   2.能够结合动物的不同探索其作用及保护、捕食的方式。   3.增加对动物的了解跟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对动物不同的调查了解。   教师物质准备:课件《小壁虎找巴》《动物的脚》    活动建议:   

1、谈话导入,幼儿交流回顾前期经验,引发幼儿谈论的兴趣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们1样吗?哪里不1样?   

2、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不1样的内容。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调查的信息,通过照片、录像等形式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本领、习性。   教师:原来动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谁想上来跟我们1起分享1下?   2.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介绍,突出动物的特点。   如:尾巴:引发幼儿观察尾巴的形状、花纹。追问其这样的尾巴好看什么?   花纹:这样的花纹有什么作用?爪子:为什么要长这样的爪子?本领:这样的本领好干什么?   还有哪些动物跟它1样是用花纹来保护自己的?   3.教师总结:原来动物的动物身体的每1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用处,它们是不1样的。   

3、教师结合课件系统讲述动物的不同   1.出示1组皮毛、爪子、尾巴局部的照片,引发幼儿的猜想,这些皮毛都是谁的?   提问:都有什么样的花纹?猜猜看都是谁的?它们长这样的花纹都有什么作用?   2.出示1组动物跟动物宝宝,提问它们都是怎么样生宝宝的?   3.教师总结:动物的皮毛、爪子、尾巴、生宝宝的方式都不同。    活动延伸:   1.继续研究探索动物的各种小秘密以及不同。   2.在活动区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进行表征。 《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4    活动1参观野生动物园   活动目标:   

1、了解野生动物们的生活状态,知道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园。   

2、通过感受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初步萌生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出发前物质准备和安全教育活动流程:出发前的要求——上海野生动物园参观——参观后的讨论“动物们生活的快乐吗?为什么?为什么要建造野生动物园?    活动2语言活动小熊砍树   活动目标:   

1、在积极参与情景表演的基础上理解儿歌内容,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大树与小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2、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成森林场景:几棵立体的大树、小草小花、幼儿坐在小树桩上。   

2、胸饰:小鸟、小松鼠若干。   

3、老师佩带松树妈妈的胸饰,配班老师扮成小熊,手持斧子。   活动过程:   

1、师带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场景。教师扮松鼠妈妈,幼儿扮小松鼠和小鸟。   

2、利用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和儿歌的教育意义。   

3、学习儿歌   

4、创遍表演儿歌    活动3环保活动“丹顶鹤”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这句1直被我们当做口号的口号,这些话听起来相信很多人心里都别有1番滋味。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猎杀动物、残害动物、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事例屡见不鲜!在我们为那些不会说话的动物落泪、心碎的`同时,更提醒了我们该为动物们做些什么?我们都知道孩子与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密感,他们喜欢亲近动物,乐于了解动物。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则应广泛地收集有关动物与环境、动物与人类 相关内容的资料并深入研究,把其中 思想感情的成份挖掘出来,结合幼儿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适时适度地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幼儿懂得人与环境、与动物、植物和大地间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情感。出于这种思考,我设计了关于“丹顶鹤”的教育活动,以情感为主线在使幼儿在获得有关丹顶鹤的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对动物产生1种认识和感受,达到幼儿与动物建立情感的目的。并为激发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加热爱自然、关爱动物!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我运用的 网络资源有:   

1、教师知识准备:丹顶鹤的相关资料   

2、活动中所用材料:《1个真实的故事》丹顶鹤图片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丹顶鹤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它是国家珍稀动物。   

2、通过欣赏歌曲和故事,感受凄凉和悲伤,懂得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要保护它们。   活动准备:音乐《1个真实的故事》、丹顶鹤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1个真实的故事》   

1、小朋友,今天请你们欣赏1首歌曲,仔细听1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2、幼儿倾听   

3、提问:有什么感觉?你听到这首歌讲了什么吗?   

2、欣赏故事,了解丹顶鹤的外形与生活习性。   

1、原来这首歌里唱了1个故事,这是1个真实的故事。(教师有感情的讲述前半段)   

2、故事里有谁?(出示丹顶鹤的图片)   

3、丹顶鹤长什么样?美不美?美在哪里?(引导幼儿有序观察)   

4、丹顶鹤是怎么生活的呢?(带着问题在音乐的伴奏中倾听故事的下1段)   

5、提问:丹顶鹤的爸爸妈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的?他们为什么赶走孩子?小丹顶鹤被赶走后怎样了?它最喜欢做什么?有1天发生了1件什么可怕的事情?最后呢?   

3、教育幼儿要保护珍稀动物   

1、提问:小女孩为什么再也回不来了?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眼保护丹顶鹤?如果我们不保护,将会怎样?   

3、教师 小结:丹顶鹤是珍贵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在丹顶鹤住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不去伤害它们,让我们的大自然越来越美好。    活动4实践活动“喂小鸟”   活动目标:   

1、通过喂食活动,探索了解小鸟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   

2、进1步建立幼儿与鸟类之间的亲密关系,懂得关爱小鸟。   活动准备:与幼儿讨论小鸟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并请他们回家准备。   活动流程:准备食物放在阳台上喂小鸟——观察几天并做好记录—— 总结鸟类喜欢的食物有哪些——鸟妈妈感谢小朋友。   活动延伸:   

1、与家长联系,在家中也请孩子自建“小鸟喂食处”,继续观察。   

2、在园内的大树上挂上自己制作的鸟窝,请小鸟来安家。    活动5语言故事《小猴进城》   活动目标:   

1、能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开展讨论,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了解1些城市空气净化的初浅知识,并初步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大森林与城市的背景图。   

2、插入教具1套。   活动流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讲述故事,启发设问,讨论——>完整欣赏故事——>迁移相关游戏:   

1、体育游戏:搭救丹顶鹤   

2、谜语:动物谜语   

3、音乐游戏:狮子王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5   

1、设计思路: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寒冷的冬天》主题活动,在进行“动物过冬”的小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会冬眠?哪些动物不会冬眠?产生了兴趣。在散文诗:“冬天是什么”里,幼儿了解到松鼠、兔子、绵羊在冬天就会换上1件厚厚的毛大衣,暖暖和和的过冬。于是发现幼儿操作包里有1份这样的操作纸,挺适合现在的主题进展。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用白色毛线剪成小段装饰在绵羊身上,但其中整合了1些数知识的内容,如观察大绵羊有几只?数1数,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2、活动目标:   

1、尝试将毛线剪成小段,粘贴在绵羊身上。   

2、了解绵羊在冬天会长出又长又密的毛来保暖。   

3、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1份操作包p3

5、白色毛线若干、数字卡片人手1份、剪刀、固体胶若干。   

4、活动预设过程:   (1)看1看:小绵羊长啥样?   

1、出示小绵羊毛绒玩具:看1看小绵羊长的怎么样?   

2、观察绵羊的形象特征:圆形的身体、头上长了两个弯弯的角、有4条腿。   (2)找1找:草地上有几只绵羊?   

1、每人1张操作纸,引导幼儿找1找有些什么不同?   

2、数1数大绵羊有几只?小绵羊有几只?请幼儿从字卡里寻找数字,把相应的数字找出来。   

3、紧靠在1起的有几只?单独站立的有几只?1共几只?   (3)说1说:小绵羊的过冬方法?   

1、冬天这么冷,小绵羊是怎么办的呢?(小绵羊冬天时长出了又长又密的毛,就像穿了1件棉袄1样,1点也不怕冷了。   (4)剪剪帖帖:为小绵羊穿衣服   

1、教师示范剪成短直线,要求又短又细   

2、帖的时候尽量要直。   

3、幼儿操作,注意在剪的时候,把毛线全部剪完后再贴。   

4、幼儿交流,互相欣赏作品。   

5、活动反思:   

1、在“找1找”的环节里,我只投放了数字4和6,幼儿数小绵羊没有很大的问题,4只小绵羊很快就找到了,但个别幼儿对数字的认识不够,拿数字时拿错了,说明还有1些幼儿对数字不认识。   

2、在幼儿剪贴毛线的时候,老师从时间的紧凑性角度考虑,要求幼儿全部把毛线剪光后再贴。在活动中有的幼儿还是剪1根,放下剪刀、拿起固体胶贴1根。发现这个情况后,我把两个幼儿的操作纸进行对比,看看谁的方法动作快?通过这样的比较,相信孩子对老师的要求会更明白。   

3、本来认为贴的时候不会出现问题,往绵羊身上贴就对了。但有的幼儿从身体轮廓线往下,都帖到草地上了,老师请这些幼儿去认真看看老师的范例。还有1些幼儿出现了横的贴或贴的太少的情况都进行了个别指导。最后的幼儿评价交流中大家把1些好的作品进行了介绍,有6名幼儿得到了3个5角星。 《动物》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6    设计意图:   幼儿园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去上海动物园,孩子们玩得很尽兴。   回园后,动物成了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话题。讨论也带来了许多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如:为什么猩猩长得和人很像?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会那么长?大象跑步快吗?……于是我们组织了“我喜欢的动物”这个活动,让孩子区探索自己喜欢的动物,再介绍给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儿也喜欢自己的动物。让孩子知道每1个动物都非常可爱,我们要爱护所有的动物。主题探索中有“你问我答”的活动,让孩子自己提问题,让知道答案的幼儿帮助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使个别孩子本身的经验成为所有孩子的经验,在活动中孩子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自信心,还自发带来了有关动物的照片、图片、碟片、文字介绍等,共同布置在教室的墙面上。   本次活动是教师预设的1个活动,我们中班小朋友对图形认识感兴趣,有几个小朋友还尝试用图形贴动物,我就设想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上,通过图形粘贴成动物,1方面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另1方面结合数的内容让孩子自己来讨论图形的种类与数量,并初步学习对图形的统计。    活动目标:   

1、在变戏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尝试用图形拼贴各种常见的动物,并初步学习统计图形的数量。   

2、幼儿进1步感受、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   

3、喜爱动物,学习有目的地观察和比较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4、有初步的保护自然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3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椭圆行等图形若干、纸、笔、浆糊。    活动过程:   (1)、已有经验迁移,引发兴趣   

1、图形宝宝要来变戏法,变成1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想1想,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   

2、幼儿相互讨论。   (2)、幼儿拼图,师个别指导。提示:大胆想象,拼贴不1样的动物。   (3)、探讨交流   

1、说说贴了1个什么动物,用了那些图形?   

2、数数每1种图形用了几个?   

3、想想用什么办法既可以记得快又不容易忘记?幼儿个别操作、演示。   

4、全体幼儿统计图形,师个别指导。   

5、幼儿之间相互作检查。   (4)、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讨论那1种统计办法最合适。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动物聚会》大班教案



2、《动物聚会》大班教案

作为1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动物聚会》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动物聚会》大班教案1   

1、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进1步掌握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的不同特征。   

2、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2、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各种动物卡片若干;   

3、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引出哺乳类、鸟类、鱼类的名称。   师:小朋友,这些动物你来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这里请幼儿上来操作白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可以适当放大操作,目的是让幼儿更清楚的观察到动物的特征)   师小结名称:哺乳类、鸟类、鱼类   

2、操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1、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来给动物们分类幼儿在黑板上操作。   

2、个别幼儿交流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白板上进行   记录哺乳动物的几个特征,幼儿学习记录方法。(大班幼儿已经能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来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教师稍作1下总结归纳即可)   

4、辨析鲸、蝙蝠的种类。(课件:鲸和鲨鱼的游泳姿势)(在幼儿自由探索的基础上,再次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对哺乳类、鸟类、鱼类的不同特征有个清晰的认识,进行概念上的提升。)   

3、根据记录,引导幼儿总结概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的不同特   征。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大多数身上都有皮毛,会给宝宝喂奶,所以叫做哺乳动物。鸟类都有翅膀和羽毛,都是卵生的。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卵生的。   

4、游戏:配对游戏(白板课件的演示充分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又进1步巩固了对哺乳类、鸟类、鱼类动物的认识。)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帮辛巴成功的开了动物家族的聚会,辛巴真高兴,它希望永远和人类做好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动物做好朋友呢?动物世界还有好多有趣的知识等我们去研究发现,等我们回到教室可以继续探索动物世界的秘密。 《动物聚会》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根据情景和相关数量,尝试编加、减法应用题并进行计算,体验其中的快乐。   

2、初步了解应用题的3要素:两个已知数和1个问题。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根据情境自编应用题。    难点 :能够清楚、准确的表达图意并进行提问。    活动准备:   

1、贴磁教具、挂图。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游戏。 (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小朋友,今天老师和大家玩1个游戏,想不想玩?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出示1个数字10,问:10可以分成4和几?是几就把你手中几的卡片举起来。违反游戏规则就被开除游戏。(进行游戏)   

2、讲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1)加法应用题。   小朋友真聪明,以前我们学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老师要用1些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小朋友可1定要认真听清楚老师问的问题再回答,看谁拒收最积极!   

1、情境:胖胖猪和贝贝羊去赶集,   (1):有1天胖胖猪和贝贝羊1起去赶集,胖胖猪先买了5个西瓜,又买了4个西瓜,1共买了多少个西瓜?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幼儿列式计算。5+4=?   (2):像这样用问题来考大家的小故事叫应用题,应用题都是讲述1件事情,告诉大家两个数,提出1个问题。用加法来计算的叫加法应用题。   应用题的结构:讲述1件事情,知道两个数,有1个问题,   

2、:贝贝羊先买了3个西红柿,又买了4个,小朋友轻便1个加法应用题考考大家。   出示贝贝羊,按以上模式出示教具请幼儿观察,提醒幼儿尝试编加法应用题。(列式计算)   (2)减法应用题。   

1、:胖胖猪把9个西瓜运回家,吃了2个西瓜,还剩几个西瓜?用什么方法算?请幼儿列式计算。   利用以上情境,胖胖猪有9个西瓜,吃了2个,还剩几个西瓜?(列式计算)总结::这种用减法酸的应用题矫健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1样,要将1件事情,,知道两个数字,提出1个问题。   

2、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并尝试编应用题,最后列式计算。   贝贝羊买了7个西红柿,送给宝宝兔2个,请小朋友来编1个应用题。   

3、多种形式联系编应用题。   

1、结合挂图编应用题出示挂图,谁最先能编出来。(幻灯片)   

2、生活实例编应用题小朋友,有十角钱,买尺子花了5角钱,还剩多少钱?这就是1道应用题,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编应用题,大家可以来试1试。   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变成有趣的应用题,大家就能很快的计算出来,知道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又快又方便。   活动延伸:情景数学幼儿用书p150页,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观察,自编应用题并进行口述,然后列式计算。    活动反思:   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1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动物聚会》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1步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2、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动物卡片   

3、动物的家背景图片2张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闭上眼睛听并说出你听到了什么,把眼睛睁开再看1遍,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3、观看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那个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   

4、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1步丰富幼儿与家禽、家畜、飞禽和野兽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1、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1类?

2、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5、游戏:动物找家玩法: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动物生活的背景图两张,让幼儿拿上卡片看1看手上的动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就把它贴到什么地方   

6、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1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感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但是活动过程中,课件上出现的动物种类有限,有些动物只能借助于图片让幼儿认识、观察,因此教师在幼儿对动物认识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1定程度上影响了这1环节中对幼儿思维锻炼的效果。 《动物聚会》大班教案4   

1、活动目标   

1、能大胆按1定的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   

2、感受动物聚会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2、活动准备   

1、小猴子毛绒玩具、挂图分别用3张纸遮着、 活动音乐磁带。   

2、幼儿用书。   

3、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挂图,按1定方位顺序较连贯地讲述。   

2、指导要点:遮盖挂图,先展示挂图的1部分,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幼儿观察小书。   

4、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猴子。小猴子说:"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都来聚会了,我们去看看吧! "

2、 看图分段讲述(1)池塘里动物打开中间画面的遮盖,说说池塘里有些谁,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2)大树周围动物提问;池塘1边大树上有些谁?(引导幼儿从上下,从前到后观察),它们分别在干什么?教师引导他们对动物的特征、动态、神态进行仔细观察。   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小结。   (3)玩跷跷板动物提问:   猩猩和野猪在河边干什么?它们看上去怎么样?   乌龟和谁在玩跷跷板?乌龟好像要掉下水去?,这怎么回事?(引导幼儿观察乌龟玩跷跷板时又惊又憨的神态,小野猪流露出的顽皮而又幸灾乐祸的神态。)哪两个动物正在看它们玩跷跷板?是什么表情?--引出担心,着急。   请个别幼儿试着讲述这个场景教师作适当补充。   (4)木桌附近动物提问;谁坐在木桌旁边?它们在干什么?   小猴看见谁向它们游过来了?聪明的小猴子想了个什么主意?   (5)洗澡动物提问:   大象妈妈和小象在干什么?小象看上去怎么样?   教师和幼儿1起对这个场景作1描述:"不远处大象妈妈用长长鼻子把水喷向小象,哈哈,小象1边哼着歌1边洗澡舒服极了"。(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大象妈妈和小象之间流露出的的`亲情)   

3、动物聚会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图片   (2) 幼儿看活动材料自己讲述,教师注意幼儿的讲述顺序。   在动物聚会中,先讲哪里?后讲哪里?那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个别幼儿来讲述。   

5、评价要素   是否能按1定的方位顺序连贯地进行讲述。   

6、活动建议   孩子的讲述能力是参差不平的,不能要求每1名幼儿都达到很完整的讲述水平,只要孩子乐意讲,都应该受到赞赏。    附讲述参考:   森林里有1个大池塘,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出来玩了。   池塘里,1只河马悠闲地躺在气垫上,气垫上还插了1顶遮阳伞,另1只河马"哎呦,哎呦"地推着气垫。大河马张着嘴巴,呵呵地笑个不停,岸边的两只仙鹤朝池塘里看去,啊,大鳄鱼朝小猴子游过去了。   池塘的1边,有颗茂密的大树,大大树上的松鼠1个劲儿地叫好,原来是3只顽皮的小猴正攀着树枝,树枝被压得1颤1颤地,可他们还不停地"忽悠忽悠",啄木鸟医生顾不上给大树看病,正瞧得入神。嘿嘿!1条大蟒蛇在树的背后偷偷地张望呢!   大树的旁边,野猪和猩猩正在钓鱼,他们笑眯眯的,肯定掉了不少的鱼。正在这时,听到"啊--"的1声正在玩跷跷板的乌龟好像要掉到水里去了,小野猪在跷跷板的那1头暗暗地笑,原来这是小野猪在捉弄乌龟。长颈鹿和老虎在旁边看着,真为乌龟捏了把汗。   池塘的另1边,1群狐狸和猴子围坐在木头桌子边吃着香甜的水果,看见 1条大鳄鱼朝他们游过来,他们喊:"鳄鱼大哥,来1个!"准备把果子往鳄鱼的大嘴巴里扔去。不远处,大象妈妈用长长的鼻子把水喷向小象。哈哈,小象1边哼着歌1边洗澡,舒服极了。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感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但是活动过程中,课件上出现的动物种类有限,有些动物只能借助于图片让幼儿认识、观察,因此教师在幼儿对动物认识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1定程度上影响了这1环节中对幼儿思维锻炼的效果。

大班语言活动《小猴学礼貌的故事》的教案怎么写



3、大班语言活动《小猴学礼貌的故事》的教案怎么写

从前森林中有1只非常不懂礼貌的小猴子。 比如老师走到它面前了,小猴子也不上前打做问候;而且还有1次它把可爱的小白兔撞倒了,居然也没有向小兔子表达真诚的歉意;甚至小猴子路上遇到年迈的动物,它也都不会让路给老人先行。 对此小猴子的妈妈十分的气愤:“小猴子,你为什么不能好好的学习1下礼貌?” “哼,学礼貌是1件多么复杂和麻烦的事情啊,不如妈妈你给我1些钱,我去买1点回来不就行了吗。”小猴子不以为是的说着。 小猴妈妈听了自己可笑的话语,简直说不出下文来回复。于是小猴妈妈思忖了1下,就真的给小猴拿了1些钱。 有了钱的小猴子真是又开心又高兴,只见它满脸兴奋的跑到了街上的1家商店:“嘿,这里卖不卖礼貌啊?” 商店里根本没有回答。 于是小猴子又接着来到了第2家商店,小猴子清了清嗓子又问道:“喂卖礼貌不?”商店里还是没有任何的答复。 于是小猴子又接着跑去了3十多家商店,但是居然没有1家商店里卖礼貌。 眼看就剩下最后山羊伯伯家的商店了,山羊伯伯也是平时对小猴最好的,因此在小猴子的心中也是1直很敬重山羊的。此时小猴心想:“山羊伯伯对我那么好,她1定会想办法卖给我礼貌。” 于是小猴子就轻轻的向山羊伯伯问道:“山羊伯伯,你有没有礼貌卖给我啊?” “傻小猴,礼貌啊是只有靠自己学的,你去哪里都买不到的。”山羊伯伯摸着小猴的头说道。 小猴最终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中:“今天我没有买到礼貌!” 小猴的妈妈没有责怪小猴子,相反它说道:“跑了1天饿了吧,快过来吃饭吧。” 小猴听后想到:“还是妈妈对我好,我应该改好好的谢谢妈妈。” 于是小猴情不自禁的对妈妈说道:“妈妈谢谢你。”就这样1句十分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子的嘴巴里蹦了出来。 猴妈妈高兴的说道:“我的傻孩子,你虽然没有买到礼貌,但是你已经学会了啊。”。

大班语言活动《小猴学礼貌的故事》的教案怎么写



4、大班语言活动《小猴学礼貌的故事》的教案怎么写

从前森林中有1只非常不懂礼貌的小猴子。 比如老师走到它面前了,小猴子也不上前打做问候;而且还有1次它把可爱的小白兔撞倒了,居然也没有向小兔子表达真诚的歉意;甚至小猴子路上遇到年迈的动物,它也都不会让路给老人先行。 对此小猴子的妈妈十分的气愤:“小猴子,你为什么不能好好的学习1下礼貌?” “哼,学礼貌是1件多么复杂和麻烦的事情啊,不如妈妈你给我1些钱,我去买1点回来不就行了吗。”小猴子不以为是的说着。 小猴妈妈听了自己可笑的话语,简直说不出下文来回复。于是小猴妈妈思忖了1下,就真的给小猴拿了1些钱。 有了钱的小猴子真是又开心又高兴,只见它满脸兴奋的跑到了街上的1家商店:“嘿,这里卖不卖礼貌啊?” 商店里根本没有回答。 于是小猴子又接着来到了第2家商店,小猴子清了清嗓子又问道:“喂卖礼貌不?”商店里还是没有任何的答复。 于是小猴子又接着跑去了3十多家商店,但是居然没有1家商店里卖礼貌。 眼看就剩下最后山羊伯伯家的商店了,山羊伯伯也是平时对小猴最好的,因此在小猴子的心中也是1直很敬重山羊的。此时小猴心想:“山羊伯伯对我那么好,她1定会想办法卖给我礼貌。” 于是小猴子就轻轻的向山羊伯伯问道:“山羊伯伯,你有没有礼貌卖给我啊?” “傻小猴,礼貌啊是只有靠自己学的,你去哪里都买不到的。”山羊伯伯摸着小猴的头说道。 小猴最终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中:“今天我没有买到礼貌!” 小猴的妈妈没有责怪小猴子,相反它说道:“跑了1天饿了吧,快过来吃饭吧。” 小猴听后想到:“还是妈妈对我好,我应该改好好的谢谢妈妈。” 于是小猴情不自禁的对妈妈说道:“妈妈谢谢你。”就这样1句十分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子的嘴巴里蹦了出来。 猴妈妈高兴的说道:“我的傻孩子,你虽然没有买到礼貌,但是你已经学会了啊。”。

关于启蒙屋小班数学动物找家的教案



5、关于启蒙屋小班数学动物找家的教案

教学案例的1般要素 1.背景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每篇案例要有1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1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1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夏眠的动物怎么写教案幼儿园班级



6、夏眠的动物怎么写教案幼儿园班级

设计思路: 1.文学作品的赏析 在主题“不1样的我”中,孩子们通过故事《我家是动物园》,了解了每个人都是不1样的(包括性格、脾气、爱好等个性品质)。 《我家是动物园》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充满了惊喜和快乐,它能让孩子产生幽默与共鸣,并展开合理的联想。 “家”怎么会是动物园呢?这让孩子产生了好奇。而读完作品后,从作品中,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各种不同生命和谐相处是1个美好并值得努力的理想。 2.结合生活,合理联想 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会为1件小事而吵架,会为朋友的1句话而委屈,会1起玩得很高兴,会和朋友说悄悄话……。 迁移作品经验,让孩子把朋友和动物形象展开联想,创设情境,把班级比作动物园,把熟悉的小朋友比作可爱的小动物,这对他们来说是1种需要的满足。 本次活动,需要引导孩子从朋友的外表,习惯,喜好等方面对朋友有1个综合形象的联想。与此同时,挖掘不同状态下朋友的不同特点,如:吵架的时候,1起玩的时候,哭的时候,笑的时候,分别象什么。这些经验都应该是孩子在这1年来,与朋友的相处中累积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 能体会朋友间的“幽默”形象的比喻,亮出自己观点,去欣赏、接纳别人的优点,理解、宽容别人的缺点,同时去帮助、支持他人有合作的意识。 3.班级的背景特点及价值追求 孩子们很快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孩子们非常珍视友谊:赠送礼物、保存着朋友的小名片……能让孩子在毕业的时候,感受到我们这个动物班级的欢乐,感受到每个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在他们内心播洒友谊的种子,珍藏最初的友谊。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在心中总会有“小动物”朋友陪伴着他。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观察、思索自己和朋友在外表和性格上的特点。 愿意大胆讲述,介绍自己的朋友。 活动准备:

1、情感准备:离园前的准备

2、经验准备:故事《我家是动物园》。

3、材料和环境的创设:音乐、动物形象、场景:动物园大门 活动过程: 1. 作品经验迁移 1.“我家是个动物园” “我家是个动物园”,你觉得我家里谁很有趣,很滑稽? 还记得祥太的爸爸象谁吗?(奶奶、爷爷……) 如果把我们班级也变成动物园的话会怎么样呢? (引导孩子回忆作品的内容,激发孩子对作品的兴趣) 2.“我班是个动物园” 这是大1班的“动物园”,谁想来做里面的小动物啊? 你象什么小动物呢?你觉得你哪里很象? (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和同伴,能结合性格特征,把“动物”和“人”进行合理联想)。 3.找朋友讨论 想1想,你的朋友是谁,他象什么动物,他哪些地方象呢? (引导孩子讨论,并做图片记录)。 4.介绍自己的朋友 我们的班级真的成了可爱的动物园了,谁愿意来介绍1下你的朋友? 2. 说说老师,分析3位老师象什么?为什么? 可别忘了我们班还有3个大动物朋友呢! (引导孩子结合老师的特点,说说老师象什么动物)。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