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5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5篇)



1、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5篇)



2、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幼儿会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愿意自由地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2)幼儿会掌握1些基本的美术技能和方法。(3)幼儿会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美术媒介。(4)幼儿会通过美术活动,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扩展资料:正型注意事项:

1、教学活动的重点要把握好,教学活动目标不可过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更合理的目标,让幼儿跳1跳能摘得着。

2、教学准备要充分,尤其是孩子经验的准备,教师要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了解幼儿现有水平,知识经验,这样才能制定更合理的目衡闷标。

3、教学活动导入设计要新颖有效,导入环节是1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俗话说,首先要开个好头,所以导入环节1定要设计好,要能咐清弯导到主题上,同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花



4、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春季是1年中最美的季节,幼儿园会组织幼儿参加风筝DIY主题活动,让孩子更多的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增强体质。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通用9篇返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风筝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理解作为玩具的中国风筝在飞机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要求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忆和体会放风筝的情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放风筝的内心感受。教材要求创作时画出放风筝的场面、气氛和有趣的放飞感受,以此来表现内心对风筝的真实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风筝文化的了解和感受,学生亲手放飞的体验,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   

2、在欣赏与绘画过程中,感受与风筝有关的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放风筝时的场景,感受与风筝有关的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风筝的图片资料、美术材料、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古诗《村居》,请你说说古诗的意思,纸鸢是指什么?   古诗《村居》生动地描写了在春天明媚、迷人的景色中,1群活泼的儿童放学回来,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鸢趁着东风把自己的风筝送上蓝天,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富有朝气,更加明媚宜人。   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风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风筝。(板贴课题)   

2、介绍知识: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那你知道风筝的来历吗?我们1起来了解1下吧!(课件)   风筝漏扰纳的简史:   风筝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它发明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从唐代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努力,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   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1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同学们,你知道每年的国际风筝节会在哪里举办吗?(山东潍坊)风筝节的场面隆重而热闹,我们1起去看1看吧!(课件)   

3、风筝的分类:   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呢?你还知道哪些风筝的种类?   风筝的分类:   串式类,代表作品为龙头蜈蚣风筝。   硬翅类,以潍坊杨家埠(bù)风筝为代表。   软翅类,此类风筝多表现飞鸟、昆虫、金鱼等内容。   板子类,代表作品为8卦风筝。   立体类,内容多为宫灯、花瓶、飞机。   

4、描绘放风筝的过程   

1、飞呀飞、飘呀飘,美丽的风筝在蓝天里笑。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放风筝是我们最开心的`活动,那么你和谁1起放过风筝,是怎样把风筝放起来的,请你描绘1下放风筝的过程。   

2、播放图片,观察人物的不同姿态。   

5、观察人物动态,小组讨论:   

1、反馈,老师板贴几种人物动态   

2、播放课件(火柴人物动作示范)   

3、你可以画出几种不同的人物姿态,并试着用骨架线画1画。   

4、欣赏学生作品   小结:观察人物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面,例如:正面、侧面,背面等,画时还要注意人物的不同形态和表情。   

6、创作   要求:

1、独立创作1幅放风筝画。   

2、用线条和色彩表现。   

7、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动作奖”。   2。请介绍自己画中的故事。   

8、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风筝,画了放风筝,大家表现得都很好。   对于现代人来说能源就是1切,煤炭、石油虽然很好用,但却用1天少1天,总有1天会用完的。风却不1样,是取之李稿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兴能源,是干净无污染的能源,让我们多多关注它,用好它。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风筝对称的艺术美,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运用对称装饰的方式大胆对风筝进行装饰。   

3、体验动手制作以及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剪刀、彩纸、彩色图形、吸管、塑料袋、糨糊、擦手毛巾、棉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以猜谜的方式引出风筝。   2.播放课件,观察各种各样的风筝。   

2、感知风筝的对称美。   1.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左、右边两边形状和图案的对称美。   

3、交代装饰要求。   1.出示并介绍操作材料。   2.感知中心线,进行对称装饰。重点强调位置对称的装饰。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跟音乐做动作。   

6、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中进1步体验成功放风筝的喜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的美丽的风筝的图片。   

2、学具准备:蜡笔、黑色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回忆与他人放风筝的生动片段。   教师:你见过哪些风筝?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呀?   (2)观察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表达。   

1、出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呀?   教师小结:风筝的颜色有很多种,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共同探讨表现风筝高飞的方法。   教师:怎样来表现抬起头来的人呢?怎样来表现高飞的风筝呢?   教师:示范画。   (3)指导幼儿绘画。   

1、幼儿指导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幼儿借用参照物(如云朵、树梢、楼房)等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2、幼儿绘画。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师幼共同评价。   教师:你觉得哪幅作品能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愉快心情?   教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教师对好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美工区,可以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2、家园共育: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和孩子1起放风筝。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地画出形状不同的风筝。   

3、风筝的两边图形要对称。   

4、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   活动准备:   各种形态的风筝 活动前组织幼儿放风筝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风筝,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师:小朋友,这两天你们都在放风筝,请你说说看,你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   

2、讨论风筝的共同点,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师:这些风筝形状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教室里的风筝,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幼儿每说出1个特点,教师及时出现相应的汉字。)   

3、分析风筝的图案和色彩。   师: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风筝许多相同的地方,有骨架,有1根长长的线,风筝的身体左右对称,有的风筝上的图案也左右对称,还有飘带(教师1边说,1边指着汉字)。那你最喜欢哪只风筝?请你上来说1说。   师:现在请小朋友分组,去看看你喜欢的风筝有哪几种颜色,有哪些图案,相互之间说1说,然后再告诉老师,好吗?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也来设计风筝,你们愿意吗?在画的时候要注意风筝的两边要对称,把你喜欢的图案、花纹和色彩都用上去,也可以模仿这些图案和颜色,你们会吗?画完了我请小朋友把你的风筝剪下来,贴到这幅图的天空中,剪的时候边上要留些白纸,这样风筝才好看。好,开始吧。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5、评价幼儿作品:   师:今天小朋友画出了自己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风筝,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放着你们设计的风筝,多开心呀!他们说:中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颜色涂得很均匀,色彩搭配得也很好,图案设计得更漂亮,小朋友,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也去放风筝吧。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回忆、交流、模仿自己与他人放风筝的精彩片段,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表现放风筝时的动态和情景,会借用参照物来表现高飞的风筝。   

3、在创作的过程只能够进1步体验成功放飞风筝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和父母放风筝的经验,欣赏过各种各样的风筝。   

2、教师准备放风筝的图片、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交流与他人放风筝时的生动场面。   你见过放风筝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放过风筝吗?和谁1起放的?是怎么放的?请你学1学放风筝时的样子。   (2)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表现方法。   教师:怎样表现抬起头来的人?怎样表现高飞的风筝?吧人和风筝画得小小,好看吗?怎样用夸张的方法,既把风筝和人都画大,又能表现风筝飞得高高的样子呢?   (3)幼儿进行创作。   教师:放风筝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放风筝的人画在什么位置?风筝画在什么位置?   重难点:借用参照物(云朵、树梢、楼房)表现高飞的风筝。   (4)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不同的构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教师:谁的画面构图更合理、更漂亮?谁画的风筝飞的最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活动延伸:   继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活动中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生活,如看星星、升国旗等。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愿意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准备:   

1、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布置"风筝王国"。   

2、有关风筝的课件1份,风筝卡片若干。   

3、纸张、水彩笔、竹签、线、胶带等风筝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1、参观"风筝王国"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这些风筝真漂亮!还有什么词语可以夸风筝漂亮?   

2、你看到有什么风筝?   

3、在其他地方还见过、放过什么风筝?   

4、你最喜欢哪1个?为什么?   

2、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感受它的对称美。   

1、讨论风筝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2、认识风筝的各个部分及作用。(风筝的画面、骨架、线)   

4、引导幼儿发现风筝左右对称,感受风筝对称美。观察1个风筝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案、骨架、尾巴)   

5、小结:风筝是对称的,只有对称才能放到天上去。   

3、观察、比较、讨论,了解风筝的不同种类。   

1、组织幼儿讨论各式各样的风筝除了大小、图案、颜色不同外,还有什么不1样?   

2、了解风筝的种类:平面、立体、串式。   

3、练习分类。   

2、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1、教师示范制作简易风筝,提醒创作要注意的地方。   

2、幼儿自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好的风筝放到展板上,互相欣赏、交流。   

3、组织幼儿拿着自制的风筝到院子里放风筝。   

4、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这从1个侧面反映出大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百科: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3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了解风筝左右对称的特征,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回忆放风筝的场景、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 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   教学难点:   把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的亲身体验加以表现和画出来。   教学过程:   

1、教学新课   

1、导入新课:提问:你玩过风筝吗?都玩过哪些风筝?   

2、欣赏多种风筝,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教学生如何玩风筝,从风筝结构与放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风筝能平衡飞在空中的起码条件就是左右对称。同时欣赏课本中的风筝,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美,它不仅是对生活中动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提炼、美化。   

3、展示风筝的照片,直观体会风筝的多种样式。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风筝。   

4、放映录像,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   

5、把自己放飞的场景或是录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画面表现出来。   

6、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修改画面。   

2、拓展:   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它和飞机飞翔的原理的关系。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装饰画及卡通化的手法,自主的装饰风筝面。   

2、欣赏各种美丽的风筝,通过观察看示意图,了解制作风筝的简单方法。   

3、体验放飞风筝,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1册,油画棒或水彩笔,皱纹纸,剪刀,浆糊,长方形白纸,细线;   

2、师生收集各种风筝展示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1、有故事《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导入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49只风筝在天上飘,49只纸船在水里漂,啊,多么美好!你们教室里飘的是什么风筝呢?   

2、通过观察,师生共同探索了解风筝的结构及风筝面的装饰方法。   

1、请带风筝来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风筝,说说:风筝上有什么图案?风筝的色彩是怎样的?你喜欢什么样子的风筝。   

2、教师:你们还见过哪些风筝?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探索:风筝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5、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简易风筝的示意图,请幼儿说说: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明确绘画要求,教师交待要求。   

1、在长方形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涂上漂亮的颜色;   

2、用皱纹纸剪1条或两条常常的彩色带粘贴在风筝上做飘带。   

3、系绳是要细心,不要将风筝拉断。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及时将幼儿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幼儿,探讨最好的解决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实际问题。   

4、幼儿去户外放风筝,体验成功放飞的快乐。   大班美术风筝教案,大班的孩子们动手能力已经有了1定的锻炼了,我们可以教幼儿做1些比较有趣又稍微有点复杂的手工了,比如说我们春天最常见的1种玩具——风筝,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增加春天放风筝的趣味性。   幼儿园小班放风筝美术教案 篇9   目标:   

1、巩固动态人物的画法,画出人物放风筝时快乐的样子。   

2、学习“整体—局部”的人物绘画方法。   

3、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准备:   纸,勾线笔,范画,音乐   过程   (1)回忆放风筝情景   

1、歌曲《放风筝.》,导入,引起兴趣。   师:歌曲中你听到了关于什么的?   师:现在是春天了,春天适合放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们是怎么玩的?和谁1起?   

2、幼儿交流,回答   

3、教师请幼儿模仿放风筝时的动态   师:哪个小朋友能给大家模仿1下放风筝时的动作?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   师:放风筝真有趣,老师也画了1幅放风筝的画,我们1起来看看吧   

1、引导幼儿用动态线画身体的方法,学习绘画奔跑的状态。   师:看,这个小朋友1边放风筝1边做什么?   

2、了解仰面人物的画法   师:那旁边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他是什么样的姿势?   (3)教师讲解示范作画   师:原来放风筝还有这么多奥秘啊,那跟老师学习画1画把   

1、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画法,头—身子—4肢   

2、突出动态线的画法(重点讲解双腿的画法)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放风筝好玩不好玩,请小朋友画出放风筝时开心的样子要先想先画什么,画出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注意画出基本结构再涂色,还可以画些背景。注意画面整洁和干净,涂色均匀。   (5)评价幼儿作品。



5、幼儿园大班创意美术教案模板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5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1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幼儿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创意美术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大班创意美术教案范文1:创意拼贴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形、圆形分割的方法拼贴成1幅画,掌握等份圆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本事。 活动准备:

1、将色粉纸剪成大小不1样的圆形。

2、剪刀、浆糊,水彩笔若干

3、范画1张、图示1张。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是什么图形?(圆形)圆形象什么? (1)谁来把它变成半圆形?半圆形象什么? (2)怎样把这个圆形变成扇形呢?哪些东西是扇形的? (3)圆形还能够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图形(出示图示)

2、这些变出的小图形能够拼贴成1幅美丽的画(出示范画让幼儿欣 赏)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自我想好要贴什么,再开始剪。 (2)拼贴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4、幼儿操作

5、请幼儿讲述自我拼贴的画。 幼儿园大班创意美术教案范文2 : 树叶变变变 【设计意图】 随着天气的变化,气温的突然下降,树叶纷纷飘落才将秋季的明显季节特征显现出来,而这些变化也已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根据我们班幼儿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季节特征,我们正围绕“多彩的秋天”主题开展教育活动。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树叶原有的形状组合,拼贴图案。 2.发展剪、贴、添画的美工技能。 【活动准备】 1.收集多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并进行压制处理(叶子压平整不要完全脱水)剪刀、胶水、双面胶、画纸。 2.粘贴画范例。 3.《小树叶》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观察树叶。 1.引导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进了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捡起树叶放在手上的手上。” (教师活动前边说边把树叶撒到到教室的角落,听《小树叶》音乐) “请小朋友拣起来1片树叶,和旁边的小朋友比1比,看看你的叶子和小朋友的叶子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1样?” (新颖的导入让孩子们欣喜不已,气氛变得简便活跃) 2.观察树叶 “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树叶是什么样貌的?(提示:形状、颜色、和大小)它像什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粘贴画制作过程。 小树叶真神奇,形状不1样,能够像那么多东西!看看我们把几个树叶拼摆在1齐会变成什么? 1.出示范画(金鱼) 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粘贴的是什么?是有哪几种树叶粘贴成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 2.教师现场做粘贴画1幅 师:(拿银杏树叶)小朋友们看教师手里有1片什么叶子,它像什么?能够做什么? 让孩子发挥自我的想象,自由的说。(有小朋友说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 “这么漂亮的树叶,教师想用它做1幅画,小朋友们帮教师1齐做吧!” 引导并示范孩子怎样用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粘贴添画。和孩子们1齐做1幅秋天的图画。 (让孩子观察树叶画制作步骤,对过程有整体系统的印象)

3、制作粘贴画 1.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初步尝试拼摆。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树叶,你想用树叶粘贴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树叶,构思自我的树叶粘贴画,在画纸上拼摆,调整。 2.请幼儿跟同伴说说自我拼摆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相互启发更好的创意。 3.让幼儿粘贴,制作作品。 请幼儿适当调整或重新组合好的作品,粘贴,添画,美化自我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涂抹在叶子的反面,并涂抹均匀。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 教师对不1样水平的幼儿分层指导。

4、欣赏作品。 将幼儿作品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欣赏粘贴画作品,获得美感与经验。放音乐《小树叶》舞动身体学习小树叶舞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办成“会变的树叶”作品展,让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树叶变变变》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开动脑筋用树叶拼搭各种东西,1个个美丽生动的造型跃然于纸上,有孔雀、蝴蝶、金鱼、小兔、还有小船等等,真是让人赞叹不已。从这个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动异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参与的进取性也比较高,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 幼儿园大班创意美术教案范文3 :《艾玛捉迷藏》 活动目标:

1、经过阅读图书,观察艾玛和群象的神态,初步了解故事资料,了解艾玛的“特殊”,体会艾玛的调皮、紧张的心理,感受幽默欢乐的情绪。

2、能专注的阅读图书,产生阅读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拼花格子大象,引发兴趣。 团体拼图游戏 师:“请小朋友将自我手中的1张卡片拼在背景图上。” 幼1:哎呀,是1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5颜6色的真好看。 师:“今日我们讲的就是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 此环节安排用心良苦,有两点巧妙之处:利用操作游戏很自然的导入关于“大象”的阅读活动,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与图书相吻合,将大象的异常之处前置,1目了然。 (2)师生第1次阅读,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资料。

1、认识封面、书名、作者 师:封面上有什么?数1数身上有哪些颜色? 幼1:花格子大象;幼2:有红色、黄色、绿色……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花格子大象艾玛》,是大卫.麦基著、任溶溶翻译的。

2、逐幅观察图1——图8,了解资料,感受色彩鲜艳的画面。 师:(图1)这些大象长得什么样? 幼儿观察后很快发现:有的大象年纪大了,都有皱纹了;有的大象高大;有的大象胖胖的…… 师:(图

2、3)这是谁?它们在干什么? 幼:这是艾玛,它们在玩游戏。 幼:它们把艾玛抛起来了,玩得很高兴……(师朗读文本文字) 师:(图

4、5)灰象们都睡了,艾玛睡了吗?猜猜它想干什么? 幼:艾玛睡不着,想出去玩。 幼:艾玛的眼睛偷偷看看大象,在想怎样逗它们玩的主意…… 师:图

6、

7、8:艾玛在干什么?它会变成什么样貌? 幼儿1页1页专注的翻看,手指图边看边说。异常是学1学艾玛用鼻子卷树干摇果子,幼儿模仿主角动作,有的皱着眉头用劲的样貌,有的摇头晃脑的样貌……个个都很投入到主角中。

3、重点观察图

9、1

1、1

2、14,观察艾玛和群像的神态细节,感受艾玛的调皮、幽默和欢乐。 图9:艾玛涂上果汁变成灰色回到象群中,找1找哪个是艾玛?为什么? 幼儿立即手指中间的1只大象叫起来:在那儿。 师:在哪儿?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1:其他大象都闭着眼睛,艾玛睁着眼睛4处看。 幼2:他翘着鼻子、抬着腿走路的样貌,1下子看出来了…… 师:艾玛的动作、眼神看出他心里正高兴呢,有点得意、有点调皮的样貌,大家学1学。 图11:艾玛回来很长时间了,其他大象什么表情?大象们认出艾玛了吗?艾玛在哪里?它又是什么表情? 幼:大象还是闭着眼睛1动不动。幼:它们没认出来,艾玛高兴的笑了。 幼:至于艾玛是翘着鼻子,眼睛斜看大象。 师阅读原文文字,问:艾玛眼睛瞪大,卷起长鼻子笑起来,大家学1学 图12:突然大象们怎样了?BOOO!什么意思? 幼:耳朵竖起来,吓了1跳。 幼1边说1边做着眼神:大象被吓了1跳,瞪大眼睛,眼珠子都朝上翻。 大家听了哈哈笑起来,很自然的也学起大象吓了1跳,吃惊的样貌,唯妙唯肖。 图14:下雨了,艾玛的花格子图案又出现了,大象们看到了是什么反应呢?每只大象笑的样貌不1样,大家学1学。 幼儿:有的坐着,鼻子翘上天大笑;有的捂着嘴笑; 有的背靠背笑;有的张大嘴笑……大家学动作把 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尽情地学起大象们的动作、表情。

4、师生第2次完整的阅读图书。 阅读后提问: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长的1样,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呢?大象们喜欢艾玛吗?(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不管是什么样貌,大家1样的喜欢,长得好不好看并不重要。) (3)迁移经验:艾玛捉迷藏 出示3种类型图片,颜色干扰图;迷宫图;点线轮廓图:艾玛来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啦,请大家找1找它藏在哪里? 经过操作游戏,就像故事中艾玛与群像开玩笑1样,利用自我的与众不1样,带给大家欢乐。在寻找过程中,再次感受艾玛的与众不1样;在寻找过程中,培养观察本事;在寻找过程中,坚持对艾玛的兴趣,培养阅读的兴趣。



6、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陶艺活动:美丽的陶罐

这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陶艺活动:美丽的如旦裤陶罐》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陶艺活动:美丽的陶罐 活动目标: 1.欣赏造型各异、色彩丰富的陶罐,感知陶罐的形态特征。 2.学习用花色泥条盘筑创意制作。 3.初步感受美、表现美,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名家陶罐作品图片多幅。 2.陶泥人手1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名家陶罐作品图片,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1)教师: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自由讲述) (2)重点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花纹和图案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讲述。 要点提示: 名家的作品在造型、色彩、花纹、图案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对幼儿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应充分考虑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幼儿去发现作品的创意点,为幼儿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铺垫。 2.比较两种制作方法不同的陶罐,感知花色泥条的运用。 (1)教师:这里有两种陶罐,它们有什么不同? (了解花色泥条的含义及运用) (2)教师小结:1种陶罐是用泥条盘筑起来的,另1种陶罐还加上了花色泥条帮助造型,这样陶罐看上去就更特别、更漂亮了。 3.制作美丽的陶罐。 (1)引导幼儿创意想象花色泥条的制作。 教师:花色泥条可以是各种各样、造渣简型各异的。你打算制作什么样的花色泥条呢? (幼儿思考并迟燃讲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制作陶罐。 要求:先用泥条盘筑陶罐的底部和部分瓶身,然后在瓶身上继续用想象的花色泥条盘筑造型,最后在瓶口处用泥条盘筑完成造型。 4.幼儿互评作品,教师点评。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设计美丽的陶罐,因为绘画的方式比陶泥更加容易操作和把握,对于陶罐的造型及花色泥条的运用上也会更有创意。 ☆区角活动

1、美术区:提供陶泥、工具、纸和笔,鼓励幼儿画1画、做1做美丽的陶罐。

2、植物角:用幼儿制作的陶罐种植蚕豆、小花等植物。 ☆家园共育 在家也准备1些陶泥,请爸爸妈妈从网上收集1些陶罐作品的图片,1起欣赏它们的造型及图案,亲子制作陶罐,力求在花色泥条盘筑及花瓶的造型设计上创新,比比谁是陶罐制作大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