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颜色辨别与集合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

幼儿园数学活动颜色辨别与集合教案?



1、幼儿园数学活动颜色辨别与集合教案?

【教学内容】学习按颜色分类【教学目标】知道将同1类物品按颜色属性分类【教学重点】强调按物品的颜色属性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不受其它属性(大小/形状/长短等)干扰【教具准备】DVD、魔法城堡,智慧果及篮子、人物图、音乐磁带、海洋球、积木、塑料片等【教学过程】

1、导入回忆上节课的VCD内容

2、基础认知

1、观看动画片(VCD)到第2关结束

2、老师提问:大力士的第2关是什么?1)老师示范重复第2关内容2)在黑板上让小朋友上来重做按颜色进行分类可以重复2轮或分3组同时进行分类比赛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强调颜色的特性:这是红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黄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绿色的,放这个果篮里。

3、巩固练习指导小朋友完成同步练习

4、游戏与拓展

1、海洋球回家:把小朋友分成3个组,每组N人,每组1筐红黄蓝3色混合的海洋球,进行分类比赛。

2、操作活动:提供积木/卡片/塑料片等玩具,指导小朋友按颜色进行分类操作。

5、总结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按颜色进行分类,闯过了大力士阿诺的第2关。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



2、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

作为1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1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表现海洋中的动物与植物,并学会用小棒雕刻的方法来表现细小的部分。   

2、发展观察力,初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每人1个透明的金鱼缸或造型各异的瓶子,泥块,小棒,海底世界的录像。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海底世界的录像,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动物和植物?   教师再放录像1次,观察海底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重点观察各种画类、乌龟、虾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制作要求,重点讲解雕刻方法。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请小朋友将你想做的动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鱼缸表面,做完后为了让小动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还可以利用这些小棒在动物或植物的表面雕刻出相应的花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首先确定主要内容。制作出简单的动物形象,利用小棒,简单雕刻。   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表现出有情节的性的画面。通过制作,水纹波及草等画面更加完整。   

4、评价。    活动反思:   《海底世界》是1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前后照应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让学生去找哪些段落写了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又写的是物产丰富,先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发现课文描写了海底动物、植物、矿产,既是物产丰富又构成了海底奇异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异美丽,但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因此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1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课文

2、3自然段描写课海底的动物,海底的“各种声音”是1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1清2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4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1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课文第3自然段写了动物的活动,课上我通过分析语句的说明方面,让学生通过列数字的方面了解海参速度的慢和梭子鱼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1步体会梭子鱼的快等。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2   活动目标   1.感受马蒂斯剪贴画作品简洁、夸张的造型艺术风格,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知。   2.尝试用概括、夸张的剪影方式表现海底世界。   3.体验创作剪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   2.物质准备:课件、作业纸、剪刀、胶棒、各色彩纸若干。    活动过程   

1、了解剪影的艺术特征,引发联想   1.出示PPT(喜洋洋),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剪影的特点。   ——老师今天带来了1张有趣的图片,你们看看,它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噢!虽然图片上没有画出喜洋洋的眼睛和鼻子、衣服,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图片上有喜洋洋的羊角、全身卷曲的羊毛、可爱的大鞋,只要找出这些,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他就是喜洋洋,这种图片叫做剪影。   2.通过对剪影的认知,初步感知剪影的艺术形式。   ——我还有1个更有趣的剪影,它是海里的1种生物,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大家看看它的样子,想1想,可能是什么呢?   ——刚才的两个剪影从外形上看,有什么不同?   小结:喜洋洋的剪影看起来比较复杂,第2个剪影看起来很简单,是由几何形状组成的,从上看像是半圆的头部和半圆的肚子,我们推测可能是海马、海龙;从弯弯曲曲的长条形状看像是海底的植物,我们推测可能是海草、海带,或者是正在游动的海龙。   

2、欣赏马蒂斯的剪贴画《海底世界》,感受作品的风格,表达自己的认识   1.出示画家照片,介绍画家及作品名称。   ——我今天带来的这幅作品,是1幅剪贴画,他是法国赫赫有名的画家马蒂斯剪贴的。马蒂斯爷爷年轻的时候,画了好多漂亮的画,他在80多岁的时候,拿不动画笔了,就在纸上涂上好多漂亮的颜色,然后把彩纸剪成有趣的图案,贴成1幅幅大的剪贴画。   ——这幅作品的名字叫《海底世界》,刚才那个剪影就是作品里的1部分,这里有美丽的海底景色和1些有趣的生物,请小朋友们来欣赏1下,看看他们的样子,想想,它们可能是谁?   2.幼儿分组欣赏、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你找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3.集体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1、从形象上欣赏作品的艺术特征。   ——这幅画里你找到了什么海底生物?你为什么觉得它是××?   ——它和你见到的××影子很像吗?比如(边指边说):这条鱼尾巴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鱼尾巴有什么不1样的地方?像什么形状的?   ——画家把他们的剪影都变化了,和平时我们见到的不1样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它,这种方法很夸张。   

2、引导幼儿欣赏、感受画家运用色彩表现海底5光十色的手法。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画面有这么多的颜色,画家想要告诉我们海底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呀?   

3、引导幼儿从构图上欣赏,感受画面热闹的海底景象。   ——有这么多的的海洋生物在1起,这个海底世界看起来是怎么样的?   小结:这幅画里有许多有趣的海洋生物,他们的样子很简单,有3角形和半圆形样子的动物,底色用了许多色块拼贴起来,就像是阳光照在海底,海水5光十色,色彩看起来很丰富、很美。海洋生物在海底生活得多么快乐、多么热闹啊!   

3、幼儿分组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丰富幼儿的素材。   ——马蒂斯爷爷在剪海底世界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了海洋生物,所以才剪得那么好。小朋友也要好好观察海洋生物,记住它们身体的形状,剪出来的1定和马蒂斯爷爷1样好!   2.引导幼儿分组交流自己的创作意向,渗透剪纸要求。   ——海底世界多么美丽呀!你想剪1剪海底的小动物吗?想剪什么呢?   ——怎样才能让海底世界变得5光十色呢?   ——刚才小朋友说的海底生物有很多,怎样让你们组的海底世界热闹起来呢?   小结:每个小组要先用彩纸把5光十色的海底粘贴出来,然后开始剪海底生物;剪的生物又要简单又要像,为了让你们组的海底生物多1些,你要多剪1些!   

4、引导幼儿分享交流,体验创作的乐趣   看同伴的“画展”,鼓励肯定幼儿的大胆创新的造型设计,分享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运用捏、压扁的方式塑造海底生物的形象   

2、合作奖作品粘贴在瓶子上形成海底世界的完整作品,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各式装有蓝色水的矿泉水瓶(高低不同)和塑料瓶、橡皮泥、自制样品、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自制作品,引导幼儿感受瓶贴画的特殊样式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海底世界去哦,想想去啊   幼:…(交流,创设情境)   师:那就要认真观察哦,看谁是最棒的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嘛?那现在我们就要去海底世界探险咧,往这边看   

1、教师出示作品:瓶子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做的?   这样把作品贴在瓶子上与我们平时直接摆放在泥工板上有什么不1样呢?(引导幼儿发现瓶贴画是围绕瓶壁制作的,很具立体感,让人觉得鱼儿似乎真的在游动)—幼儿说居多   

2、引导幼儿观察瓶贴画的构图特点   老师转动瓶子,说:仔细看看,瓶子上的鱼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由于鱼儿位置高低起伏的变化,使画面更富层次感)   

2、师幼共同探索瓶贴画的制作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经验   师:小朋友们,探险历程即将开始喽,你在平时看到的海底世界里面还有什么呢?想不想试1试,看谁的海底世界最丰富最有趣呢?   

1、幼儿初步尝试进行泥贴制作,并探究泥贴的方法   师:现在请每1位小朋友都来试1试,用橡皮泥制作1条鱼贴在瓶子上,看看怎样才能牢固地贴上去(幼儿思考空间)   

2、讨论:你用了什么方法能牢固地贴上去?   

3、引导幼儿,海底世界,除了鱼还有什么?开动小脑筋的时刻到了!看谁反应最快。迁移到在瓶贴制作中,除了表现鱼还可以表现哪些海底生物呢?例如海草   

3、幼儿制作瓶贴画,教师指导   

1、每3人小组合作完成2到3个作品,注意整体布局   

2、提醒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现鱼的外形,要注意色彩的变化   

3、提醒幼儿在瓶子的下半部分制作1些珊瑚、水草等生物丰富画面的内容   (指导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幼儿,教他们捏比较简单的鱼,或可以让1些捏的好的小朋友,在投影上演示。样品不可固定幼儿思维,尽可能给幼儿展示空间)   

4、欣赏和评价   展示每1组作品,幼儿欣赏,老师用相机拍摄,可以将幼儿的作品摆放在教室(赏识教育很重要)   师:海底世界,因为小朋友的到来和参与,让这次探险变得越来越有趣生动,小朋友,开不开心!   (结尾播放《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活动反思:   《海底世界》这个活动我发现幼儿兴趣非常高,而且很快乐,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选择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海底世界是1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海底世界图展示了海底的各种生物,形象而且丰富,神秘的海底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无限遐想,让他们画海底世界实际上给了他们自由创作的机会,所以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作画的材料新颖,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次活动让幼儿在纸盒上画《海底世界》,画时纸盒是拆来了平面的,画好后把纸盒再拼好,立体效果很好,幼儿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神奇变化,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也存在1些不足:整个活动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导入部分花费了很长时间,海底世界图生动形象,幼儿都能看出来,不用1个幼儿只说1样。在幼儿尝试示范好后,老师在装饰上再示范又花了很久,幼儿作画时比较紧凑,有些幼儿来不及,色块不明显。而且在作画前要求提的不够明确。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4   

1、设计意图:   上周小朋友拿来1本关于海洋的书,班里的孩子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总是聚在1起讨论海底有什么东西,它们都长什么样子。为了让孩子们对海洋产生更大的兴趣,增加幼儿的常识知识,我对"海洋"这个主题展开了1系列的活动。本次活动是1节美工综合课,在幼儿已基本认识海洋的基础上增加幼儿对海洋的兴趣。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加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2 、活动名称: 海底世界

3、活动目标:   1.感受缤纷绚丽的海底世界,萌发对海底世界的探究兴趣。   2.积极观察联想,大胆的表现海底世界的各种生物。   3.尝试用油画棒和水粉笔进行油水分离画的美术活动,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4、活动准备:   1. 大排笔、蓝色颜料、油画棒,大张画纸、桌布、围裙、袖套2. 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1张、海底世界PPT。   

5、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见过海底世界吗?在海底世界里有什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1张海底世界的图画,我们来看看海底世界里有些什么美丽的东西。"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猜测。   师:咦,海底的鱼都去哪里了呢?   

2、以变鱼的游戏形式讲解示范如何使用大排笔进行刷画,并引导幼儿观察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征 。   

1、出示水粉笔,教师用"魔术笔"沾上颜料,刷在画纸上。师:没关系,我这里有1只魔术笔,只要我把笔的毛在颜料里蘸1蘸,在盘子边上刮1刮,再在我的画上刷1刷,就能变出鱼来了。   

2、讲解鱼的动态和外形特征。提问:"你们看看我变出了什么?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在干什么?"小结:海底世界的鱼有的大有的小,有3角形的,有半圆形的,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的象香蕉形的,还有的是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它们不仅长的形状不1样,身上的花纹也不1样。   

3、讲解油水脱离画的画法,提问:为什么魔术笔能变出鱼?   小结:先用油画棒在画纸上画出鱼,然后用水粉笔沾上颜料刷在画纸上,当颜料遇到油画棒画出的图案时,图案就能显现出来了,这种画法叫油水脱离画。   

4、出示海底世界PPT,请幼儿观察海底世界各种鱼的形态和颜色。   "我海底世界的鱼是变出来了可是他们少了什么?我的笔魔力还不够,所以鱼的颜色没有变出来,真正海底世界的鱼儿是什么颜色的呢?海底世界除了鱼还有什么呢?它们长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3、操作部分。   

1、提出操作要求。   (1)今天请每桌的小朋友合作画1幅海底世界,画的时候先商量1下你们要画什么海底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谁在画纸的哪里画,画面要怎么安排?最好大家画的都不1样,你们的海底世界就丰富了。画的时候请小朋友先用深蓝色的油画棒画出喜欢的鱼和水草,再用其他颜色的油画棒为它们穿上漂亮颜色的衣服,涂颜色时要用力些,要把整条鱼都穿上美丽的衣服,然后再用大排笔刷上颜料就可以了。   (2)在涂色的时候大排笔蘸好颜料后要在盘子边上刮1刮,不然颜料会滴的到处都是。   (3)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清洁,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2、幼儿分5组操作,每组幼儿共同完成1幅海底世界,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画出不同形态的鱼,并添画水草和泡泡。   

4、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画,说说是什么鱼?它在做什么?请个别幼儿说说你最喜欢海底世界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海底世界》5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和了解海洋动物的基础上,用简笔画表现它们的形态。   

2、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视频、勾线笔、蜡笔、教师范画1张。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引起主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1部小电影,我们1起来看看吧?在小电影里你都看到了什么?那这些鱼都生活在哪里呢?   

2、教师示范。   师:原来这些鱼都生活在美丽的海底世界。今天老师想把美丽的海底世界搬到我们的纸上。那海底都有些什么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边说边示范画)小丑鱼: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的身体是圆形的,用弧线来画出它的嘴巴、鱼鳍还有尾巴。别忘了给鱼鳍还有尾巴画上直直的鱼刺。然后画上眼睛,在画眼珠的时候要记得留白,最后用波浪线来装饰它的身体。   鲨鱼:我们先画1条直线,接着用弧线来画嘴巴,鲨鱼有锋利的牙齿,我们要用折线。用其他的弧线把身体画完整,鱼鳍和尾巴是3角形的。   石头:海底有什么呢?石头大大的,我们可以用光滑的弧线画。   水草:水草怎么样的?大家都还记得扭扭草吗?水草也是用弧线扭啊扭啊,1根太孤单了,我们再画几根。   珊瑚:珊瑚就像1根根的小树枝,我们用弧线来绘画。   热带鱼:这种鱼身体扁扁的,我们先画两条弧线,再用1条弧线连起来,尾巴也是弧线哦。添上眼睛和身体这条鱼就完成了。   剑鱼:老师还认识1种剑鱼呢,它身体瘦瘦的,背上有刺1样的东西,我们用直线来画。   水母:老师还要给你们介绍1个新奇的朋友呢,叫水母,它的身体呀是1个扁扁的圆形,这是眼睛和嘴巴,它的脚呀和我们的水草1样,用光滑的弧线扭啊扭啊,真好玩。   海星:它和什么长得很像呢?原来是我们的5角星,不过海星的身体可比5角星圆润呢,每个角都是弧线。   螃蟹:我还想在这里画1只螃蟹,螃蟹是什么样子的?身体圆圆的,眼睛凸出来,还有两个厉害的大脚,其他的小脚画上直线,然后1折就可以了。   贝壳:海底还有贝壳呢,我们画1个大半圆,再画个小半圆,装饰上线条,贝壳就完成了。   师:咦,海底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东西呢,1会小朋友可以发挥想象,把你想到的东西画出来。   师:你们觉得这个海底世界漂亮吗?那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它变得更漂亮呢?哦!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给海底世界涂1涂颜色。(出示范画)看!海底世界涂好颜色了,漂亮吗?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海底世界这么美丽,你们想不想画1画自己的海底世界?好,现在大家行动起来吧。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小小画家们,你们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讲讲你的海底世界里都画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画得真不错,我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给隔壁的小朋友欣赏1下吧。    活动反思:   《海底世界》是1篇科普文,以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因此我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前后照应让学生抓住文章是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来写的,接着让学生去找哪些段落写了景色奇异,哪些段落又写的是物产丰富,先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发现课文描写了海底动物、植物、矿产,既是物产丰富又构成了海底奇异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异美丽,但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因此我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1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课文

2、3自然段描写课海底的动物,海底的“各种声音”是1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1清2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4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1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课文第3自然段写了动物的活动,课上我通过分析语句的说明方面,让学生通过列数字的方面了解海参速度的慢和梭子鱼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1步体会梭子鱼的.快等。

怎样设计幼儿小班认识颜色活动目标数学教案



3、怎样设计幼儿小班认识颜色活动目标数学教案

小班认识颜色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认识红、黄、蓝、绿4种颜色,感受色彩的美;    2.巩固涂色的方法,使幼儿能运用恰当的颜色涂染;    3.培养幼儿涂色的兴趣,使幼儿养成作业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颜色标志牌(红、黄、蓝、绿)若干,未涂色的小花图片若干,油画棒若干。    2.请大班的小朋友准备花姐姐的情境表演。    3.活动背景图《春天》    4.教师头饰、花姐姐头饰、裙子各1件,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带头饰扮色彩妈妈,邀请幼儿做颜色宝宝,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妈妈和宝宝的角色使幼儿感到亲切,以游戏的方法导人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2、基本部分    1.复习认识4种颜色。    (1)请幼儿带上颜色标志牌,相互观察,并说1说自己是X色宝宝。   (颜色标牌帮助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幼儿在相互观察和讲述中分享经验,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则可从旁观察幼儿对颜色的认知情况。)    (2)玩游戏《妈妈宝宝抱1抱》,巩固对4种颜色的认识。玩法:教师唱“x色宝宝你在哪里?”戴相应颜色标志牌的幼儿边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妈妈抱1抱,边走向教师和教师互相抱1抱。    (和妈妈1起游戏总是非常愉快的,抱1抱的动作既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要,又帮助其明确每种颜色的名称。)    (3)请幼儿找1找背景图中什么东西和自己的颜色是1样的。    (背景图为幼儿创设了1个良好的隐性教育环境,引导幼儿的思维由单1的颜色扩展到5彩的大自然当中,并为下1环节做好铺垫。)    (4)引导幼儿说1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红(黄、蓝、绿)色的,感知色彩的美。   (从观察颜色、找相同的颜色到讲述生活中各种物品的颜色,逐步深入,加深幼儿对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认识。在讨论中幼儿的思维得到扩展,在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美的同时,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涂色活动。巩固涂色的方法,进1步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美。    (1)花姐姐以忧愁的样子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花姐姐的裙子上贴有许多未涂色的小花。)    (2)引导幼儿用涂色的方法帮助花姐姐给小花穿上漂亮的衣服。幼儿自选1朵小花做涂色练习,教师提示幼儿涂色时应注意的事项:选用恰当的颜色涂染;涂色要均匀、涂满、干净;涂色时,左右或上下摆涂。    (3)放轻音乐,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小客人花姐姐的出现将活动自然地引入第2环节;请小朋友帮忙这1情节,在激发幼儿同情心的同时也有助于使幼儿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3、装扮花姐姐的裙子,引导幼儿欣赏5颜6色的花。师幼共同评价,引导幼儿进1步感受色彩的美,体验创造的快乐。   (对花姐姐的裙子前后不同的比较,使幼儿直接感受色彩的美。而变漂亮的花姐姐对小朋友的感谢,在让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增强了其自信心、提高其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3、结束部分    1.花姐姐和小朋友共同表演(小花)。    2.幼儿和花姐姐1同外出游戏。

幼儿园数学活动颜色辨别与集合教案?



4、幼儿园数学活动颜色辨别与集合教案?

【教学内容】学习按颜色分类【教学目标】知道将同1类物品按颜色属性分类【教学重点】强调按物品的颜色属性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不受其它属性(大小/形状/长短等)干扰【教具准备】DVD、魔法城堡,智慧果及篮子、人物图、音乐磁带、海洋球、积木、塑料片等【教学过程】

1、导入回忆上节课的VCD内容

2、基础认知

1、观看动画片(VCD)到第2关结束

2、老师提问:大力士的第2关是什么?1)老师示范重复第2关内容2)在黑板上让小朋友上来重做按颜色进行分类可以重复2轮或分3组同时进行分类比赛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强调颜色的特性:  这是红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黄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绿色的,放这个果篮里。

3、巩固练习指导小朋友完成同步练习

4、游戏与拓展

1、海洋球回家:  把小朋友分成3个组,每组N人,每组1筐红黄蓝3色混合的海洋球,进行分类比赛。

2、操作活动:提供积木/卡片/塑料片等玩具,指导小朋友按颜色进行分类操作。

5、总结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按颜色进行分类,闯过了大力士阿诺的第2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5、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1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1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1根吸管。   

2、每组1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1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1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1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1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3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1变。   (2)幼儿进行第2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3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1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1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1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由来   在1次区域活动中,我看见几个小朋友在装模作样的学汪其魔的魔术"大变飞机",许多小朋友都被吸引而来,看到孩子们如此感兴趣,我趁机露了1手----表演了1个在电视上现学的小魔术"纸巾还原",孩子们被我弄1愣1愣的,眼中充满着佩服与好奇……我想如果开展有关魔术的活动,孩子们1定很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魔术妙妙手"这1活动,本活动与科学小实验结合围绕"看魔术--学魔术--演魔术"这1主线逐1展开,由浅入深地带幼儿进入科学世界和梦幻世界。虽然是些小魔术,但幼儿那投入、专注的样子,家长们那欣慰的笑容,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活动1:神奇的魔术    活动目标:   

1、感知魔术的神奇和艺术魅力,知道魔术是1种巧妙的表演技艺。   

2、学习简单的科学小魔术,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魔术大师表演的视频、白丝帕1条、正方形面纸若干张、剪刀人手1份活动过程:   

1、说儿歌:《我是魔术师》   

2、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吗?你见过什么魔术表演呀?   (幼儿:变花、玩牌、变飞机、把人变得没有)   

3、请幼儿观看魔术大师表演魔术(视频)《变鸽子》《大变活人》   

4、教师表演小魔术《剪不坏的丝巾》   

5、魔术大揭秘:   教师介绍自己的魔术过程,变此魔术的技巧,让孩子恍然大悟的同时,引起幼儿自己尝试的热情和愿望。   (有的孩子说"哦!原来是这样呀,魔术是骗人的"我想有必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魔术,理解魔术是1门表演艺术,于是我将环节提前)师:魔术的确是假的,魔术师利用很多方法迷惑观众,让我们信以为真,但是他们很幸苦,每表演1个魔术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练习,动作要特别快,还要动脑筋不让我们发现秘密,我觉的魔术师非常了不起。   

6、幼儿尝试学魔术《剪不坏的丝巾》   师:你们想当魔术师吗?和我1起来学吧!   (1)教师慢动作示范1-2遍   (2)幼儿用面纸代替丝巾,学习魔术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7、活动:魔术好玩吗?你们知道吗,魔术不单要靠道具,还要靠魔术师的娴熟手法,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我国古时候,早在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魔术,虽然魔术是假的,但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思考。   

8、结束:游戏《变造型》   今天我们看魔术表演、变了魔术,真开心,下面我们就用我们的身体来变魔术吧。   活动延伸:表演区《小小魔术师》    活动感想   这节课的效果超乎我的想象,孩子们特别兴奋而且都能静下心来努力学魔术表演,有趣的魔术给了我启迪:大班孩子好奇心很强,我们往往通过科学活动和1些小实验来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可效果时好时坏,如果以表演的形式让幼儿走近科学,将枯燥深奥的科学常识设计成饶有趣味的科学小实验、小魔术,效果又会怎样?当科学和魔术相遇,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可是学魔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兴趣,最重要的是要花时间练习,于是我发动家长,把想法告诉家长,并在家长中展开调查,惊喜的发现了两个魔术爱好者,我请家长回去和孩子1起看魔术表演,让他们根据孩子的特点、兴趣选择简单的小实验、小魔术,也可和孩子1起进行表演。1星期后开展"我是魔术师"亲子表演活动,家长们的参与热情很高。    活动2:魔术大揭秘   活动目标:运用多感官仔细观察、发现、寻找魔术和小实验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元硬币人手1个、小魔术、表演魔术的道具,魔术大师表演的碟片    活动过程:   

1、家长代表扮演魔术师表演魔术《变硬币》   师:大家仔细观察,猜猜她是怎样将硬币变没,然后在别人的口袋中找到的?   (1)幼儿寻找魔术的秘密猜1猜魔术的秘密可能是什么?藏在了哪里呢?   (2)《变硬币》魔术大揭秘   

2、幼儿学习,"魔术师"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拿1个硬币,夹在食指与中指间,在左手挡时,夹硬币的指头向虎口弯,将硬币夹在虎口处,瞬时将它滑入袖子中,然后打开手,硬币没有了,在大家惊奇时,右手垂下,把硬币掉到手上,把手放到某个小朋友的口袋里,就找到了。)重点教孩子将硬币滑入袖中,再掉在手上。   

3、老师表演小实验《会显图的纸》(在1张白纸上用碱液写出字,然后用酚酞试液喷射,就会显红色的字。)(当配班教师演示将壶里的水喷到无色的纸上,画纸上显现出有色的图案时,我立刻抓住时机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变成红色的吗?"(孩子们有1两秒钟没有反应。我知道,他们的小脑袋1定在快速的运转。这时,1个声音响起:"是魔术壶变的。"原来是果果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他小朋友虽然没有说话,但很显然,他们也认为是这样的。)   师:是魔术壶变的吗?那魔术壶里藏着什么秘密呢?(孩子们更好奇了。我在孩子们1双双眼睛的注视下,打开魔术壶。)   师:魔术壶里藏着什么东西啊?是魔水会变颜色啊!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1    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说出看云的感受。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准备:   选择多云的日子和1块草地。    过程:   

1、引发兴趣,唤起幼儿的有关经验。   

1、谜语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   

2、启发幼儿说说平时看到过什么样的云,它们像什么。   

2、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形状,说说看云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1大片云,说说这片云的形状像什么。(让幼儿充分想象,发表意见。)   

2、幼儿随意坐或站,自由观察天上的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云,它像什么,后来又变得像什么,为什么会变。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说出云是在不断移动的。)   

3、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云宝宝和风娃娃》(附后)。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寂寞的太阳公公有什么愿望?云宝宝和风娃娃是怎样做的?它们变了些什么魔术?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所得,尝试仿编故事。   

4、组织游戏:会变的云。   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1片云在草地上任意地飘来飘去。当教师说“云变了”时,幼儿马上摆出1种姿势表示云的形态,并说说自己变的是1片什么形状的云。当教师说“大风吹来了”时,幼儿就4散跑开蹲下,表示云被大风吹散了。    活动2    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云的形成过程以及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准备:   白云卡片1张,磁带、录音机各1,手电筒5支,白纸若干。    过程:   

1、游戏:我是云宝宝。   随着愉快、轻松的音乐,幼儿依次传白云卡片。音乐暂停时,拿到白云卡片的幼儿可发挥想象,说:“我是云宝宝,我能变成××。”   

2、讨论云的形成。   

1、为什么天空中有云?云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回答。)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想旅行请谁来帮忙?太阳公公帮助小水滴变成什么飞上了天?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云是怎么聚集而成的?   

3、讨论云的颜色。   

1、云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灰色的、黑色的?   

2、通过实验感受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1、将手电筒当作太阳,将白纸当作白云,引导幼儿做实验,观察当“太阳光”照在1张纸上时所产生的现象。(透过纸能清楚地看到光。)   

2、当“太阳光”照在叠放的几张纸上时,你发现了什么?(光能透过纸,但看得不太清楚。)   

3、再加上1些纸,你发现了什么?(看不见光了。)   

3、小结:其实云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的厚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当云很薄的时候,阳光照在它们身上,云看上去就是白色的;当云变厚时,阳光只能透过很少的部分,云看上去就是灰色的;当云很厚时,阳光无法透过,云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活动延伸:   画出各种各样的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抽空蛋液的蛋壳、水彩、画笔。   小铁盒(也可用易拉罐)、酒精灯、蜡烛、回形针、醋酸、塑料小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想1想、说1说   (1)出示鸡蛋壳,教师启发幼儿说1说蛋壳上能不能雕刻图案,让幼儿自由发挥,想办法。   (2)出示老师的雕花蛋壳,让幼儿想1想,猜1猜老师用什么方法做的。   

2、试1试,做1做   (1)鼓励幼儿在蛋壳上画图案,作为底稿。   (2)教师用小铁盒在酒精灯上溶化1段蜡烛,引导幼儿用干净毛笔蘸上蜡烛均匀地涂在蛋壳上。   (3)稍后,用曲别针按照底稿的线条刻划图案,并提醒幼儿小心地仅把线条上的石蜡划掉。   (4)再用干净的毛笔蘸上醋酸在蛋壳上的线条刻划处反复涂2―3 次。   (5)过15分钟左右,把蛋壳上的蜡全部用塑料刀刮掉。   

3、比1比,说1说   让幼儿把制作的作品拿给大家看1看并说说是如何制作的。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用彩色水笔把图案涂成彩色。   

2、开个“雕花蛋壳展示会”,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3、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牙齿是怕酸的,食物的残留物在口腔内时间长了也会变酸,所以要认真刷牙,保护牙齿。   活动建议   

1、在酒精灯上用铁盒取蜡油时要注意安全,用曲别针在蛋壳上刻划图案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别扎着手。   

2、鸡蛋可不抽蛋液,若抽蛋液要把蛋壳口封上。   

3、用红皮鸡蛋效果最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树木的认识,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学习将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3、发展幼儿观察与比较的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树叶,放在小篮子里面。观察认识各种常见树叶。    活动过程:   

1、复习对几种树木的认识   教师:我们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都能看见许多树,你见过哪些树?你见过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幼儿已认识的落叶树与常绿树的叶子,提问:这些是什么树的叶子?叶子是怎样的?这些树在秋天有些什么变化?   

2、观察树叶,按颜色归类,了解树叶的差异。   (1) 引导幼儿先说说自己带来的树叶,再按照树叶的颜色进行分类。   (2) 比较不同颜色树叶的差异。   教师:秋天到了,彩色的树叶真美丽,黄树叶、红树叶与绿树叶,有什么不同?   (3) 哪些树木到了秋天会落叶?哪些树木到了冬天光秃秃的?还有哪些1年4季是常绿的?   (4) 教师与幼儿1起概括常绿树、落叶树:   有些树到了秋季,树叶很快就枯黄落下来,最后树枝上是光秃秃的,这些会落叶的树,我们叫它们什么树呢?(落叶树)   告诉幼儿常绿树并不是不落叶,常绿树的叶子长老了也会落下来,1次落下几片,但新的叶子也在不断地长出来,所以树上总有绿色的树叶。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鼓励幼儿上来,分别将常绿树和落叶树放在两个筐子里面,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   

4、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找1找:常绿树和落叶树。   在活动开始前,利用晨间活动,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周围的树,活动结束后,利用户外活动,让孩子找找幼儿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    活动反思: 课后带幼儿到校园里去找校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孩子们找到了桃树、柳树,枇杷树,柳树是落叶树,桂花树,松树,广玉兰是常绿树,结合课件里的各种树,梧桐树、松树、柏树,使孩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好多的.问题,我都让幼儿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科学活动   大鞋和小鞋    活动目标:   

1、感知鞋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2、感受自己穿鞋的快乐。    经验材料准备:   

1、鞋子是孩子每天都用的服饰,因此,有1定的感知经验,并通过大鞋和小鞋让幼儿感知自己穿鞋的快乐。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朋友愿意和老师1起光脚做游戏吗?   

2、听音乐《碰1碰》光脚做相应的动作。   

3、将各种颜色及大鞋子展示在孩子面前。   

4、你最喜欢内、你最喜欢那1双?为什么?   

5、穿上你喜欢的大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6、小朋友说1说你喜欢大鞋子吗?为什么?   

7、大鞋子虽然很漂亮,但小朋友穿上会不舒服,穿上自己的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设计意图:   《纲要》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与周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在预设活动“聪明的乌龟”中,班上幼儿在观察乌龟时,1幼儿自豪地介绍说:“乌龟的壳硬硬的,要是有谁来吃它,它就会把身体全缩在里面!”,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动物怎样保护自己”这1个问题上。作为时刻关注幼儿的我,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开展了与之相应的活动“谁来保护我的宝宝”。该活动把《纲要》的要求和“做中学”的理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两者互相促进。活动中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使师生有效地互动起来……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和创造,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令其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共同收集有关“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图片、VCD;课件制作“蛋宝宝”。   

2、实验操作的记录单,幼儿记录用具人手1份。   

3、鸡蛋若干个,棉花、胶布、积木、纸盒、网袋、橡皮泥、瓷土、沙箱等通过加工、制作可以保护物体的材料。   活动方式:集体活动、分组活动相结合    活动重难点分析:   

1、要实现“幼儿与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我们在活动中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师生互动关系,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活动的难点之1。   

2、在孩子们探索活动中,要“展现自我表达的独特性,获得自信心,学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重点之1。教师应认识幼儿的思维,接过幼儿抛出来的球(活动的突发事件,善于激发幼儿的智慧,与幼儿交流经验,与幼儿共享情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对方的支持。   

3、“做中学”重视活动中的集体记录,这集体记录应真正体现教育价值。    活动过程预设:   

1、以故事《聪明的乌龟》情景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对问题“小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思考兴趣。 教师:小乌龟真聪明,懂得用自己的壳保护自己,可其它小动物遇见敌人怎么办呢?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它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1 、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体验和探索,发现小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2 、教师与幼儿1起总结,幼儿将“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   

3、在视频上“跳”出1个摇摇晃晃的大鸡蛋(插曲:《老母鸡》,教师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 蛋宝宝”上来。 发现问题:蛋宝宝没手没脚的怎样保护自己呢?讨论结果:“鸡妈妈会保护它!”、“我在蛋宝宝上边画上老虎,大家见了都怕它!”……   

4、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探索,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主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关爱、保护蛋宝宝的情感。

1、设置情境,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保护蛋宝宝的方法。 (情境:老师将鸡蛋递给小朋友时,“啪”的1声,鸡蛋掉了、破了! 发现新问题:哎呀!画上大老虎也保护不了蛋宝宝!聪明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护它呢?

2、幼儿讨论,将预计的保护方法记录在实验单上,激发幼儿按设想方法进1步探索。

3、指导幼儿探索保护鸡蛋的方法。

1、为幼儿介绍现有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结伴,自选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教师以玩伴的身份陪幼儿进行实验:可以看看小实验的预计记录,了解幼儿的实验设想,再与幼儿1同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不偏离实验走向。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可行的用“√”表示,不可行的用“×”表示。

3、同伴间互相介绍和演示探索结果。

4、师生共同归纳保护鸡蛋的方法,将其整理记录出来(集体记录:文字、绘画等形式不拘)。 A 固 定 的 方 法(如:将蛋嵌插在沙子中固定、用橡皮泥做成井圈固定等。) B 包 裹 的 方 法 (如:在蛋的外壳包裹上1层蜡、泥土、网袋等)。C 增加硬度的方法 (如:在蛋的外壳加上“护架”)。……

5、请幼儿欣赏叔叔阿姨为保护蛋宝宝的工具及方法。(如:运载蛋的纸蛋槽,箱子,冰箱里的蛋架等)

4、教师对“保护鸡蛋的方法”进行小结:除了这些,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继续动动 你们的脑筋,探索发现出新的方法。   

5、以轻松活泼的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结束活动。教师:鸡妈妈有了我们帮忙,它的蛋宝宝再也不会受伤了。它呀,将鸡宝宝孵成1只只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鸡来,让我们来把小蛋儿的门儿打开吧!    延伸活动:   

1、可引导幼儿欣赏VCD《动物的自我保护》,不断丰富孩子的的科学小知识。   

2、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并将探索到的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记录在小实验活动单上。   

3、寻找其它需要保护的物品,开始新的探索。    附:活动评析   

1、孩子们是沿着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坚持,很专注地参与,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活动气氛轻松,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2、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幼儿的兴趣转移到保护蛋宝宝上来,从而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能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在不断的操作中,孩子们正朝合作、分享的方面发展。   

3、在探索“保护蛋宝宝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借助开放性问题“为什么蛋宝宝破了呢?”,与幼儿有效地互动,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   

4、在操作实验前让孩子做出实验预测,预测后再动手做实验去求证。孩子们将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用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不仅通过语言,而且通过某种符号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1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1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1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活动――会“走”的盒子   

1、活动题目   会“走”的盒子   

2、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制作会“走”的盒子,懂得废旧物品可以加工成有用的物品。   2.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橡皮筋的弹性,学会简单制作玩具的技能。   3.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养成关心科学、好奇、好问,乐于   尝试的好习惯。   

3、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4、活动所需资源   橡筋、小棒、橡皮泥、吸管、纸盒、绳子、曲别针、录音机、酸奶盒。   

5、活动过程   引入: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随意地走入教室。教师提问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幼儿讨论各种各样动物行走的样子。   教师出示1个会“走”的纸盒,提问:这个纸盒怎么会自己“走”呢?看1看,纸盒里有什么秘密?   (1)纸盒里有橡筋。   (2)纸盒里还有橡皮泥和曲别针。   做会“走”的纸盒。   选用橡筋1根,用橡皮泥裹住橡筋的中间,捏成1个小圆球,圆球表面要光滑。将带有橡皮泥的橡筋两端,分别穿入纸杯口两边的小孔里,分别用曲别针固定橡筋。用手转动橡皮泥将橡筋拧紧,放在地上,纸盒就会“走”起来了。   想1想,说1说。   (1)橡筋拧紧了,1松纸盒就走了。   (2)橡筋有弹性。   (3)像我的弹弓1样,1拉就将橡皮泥弹走了。

认识颜色幼儿园教案



6、认识颜色幼儿园教案

作为1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认识颜色幼儿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颜色幼儿园教案1    【幼儿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年龄普遍偏小,再加上家长对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点,刚入园时只有几个幼儿能认识几种主色调,大部分的幼儿1种颜色也不认识。因此如何教会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幼儿迅速掌握颜色,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相关课题情景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活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抽象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3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1起可以变成另外的1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棉签若干、颜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颜色小精灵的图片1张。   

4、绘画纸人手1份。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3原色。   师:宝贝们,今天杨老师在来的路上,碰到了1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谁?(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图片)   师:瞧,他是颜色小精灵,他告诉杨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请杨老师帮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师:可是杨老师也很长时间没有去过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颜色小精灵带到学校来让我们1起帮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灵”说:我家的房子是红色的,门是蓝色的,窗户是黄色的,请你们大家帮我找1找吧!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宝宝。让幼儿在教室里到处寻找颜色精灵的小房子,最后,大家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幼儿对3原色的认识。   

3、教师示范实验过程:   (1)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1下子集中了起来,进入了1种安静、急于求智的状态。(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实验道具)。   (2)请幼儿观察杯中的颜色,并提出活动的要求   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师:小朋友们观察1下,杯子里的颜色变成什么了什么颜色?   幼:和橘子1个颜色的(橙色的)   师:那么刚才的红色和黄色去哪儿了呢?   幼:他们在1起变成了橙色。   依次实验如何让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的,蓝色和红色变成了紫色的;   

4、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1回小魔术师,把漂亮的颜色变1变。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1套红黄蓝颜料、1个调色板、1包棉签、1个玻璃杯、每人1张记录表(教师帮助填写)   师:“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红黄蓝3种颜色变魔术了,咱们比比看谁变出来的颜色宝宝最多,好不好?”   幼儿大胆操作,教师从旁指点,幼儿互相讨论。当把黄色和红色编出橙色时,也可以将橙色再与其它颜色混合,看看有什么结果,教师帮助幼儿作好记录。   本环节教师让幼儿观察3种颜色的变化,使幼儿不局限于两种颜色,多种颜色也可以变,而且混合时颜色的多少,决定了变化的结果。激发了幼儿的求智、探索的欲望。   师:小魔术师的本领真大,把红、黄、蓝3种颜色放在1起,有的变成了黑色,有的变成了棕色。在混合时,各种颜色的多少变出来的颜色也不1样。   (2)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很棒了,那接下来动1动手,给水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咱们再来比1比,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幼儿动手操作:涂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水果图上相应的颜色。(苹果绿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认识、感知、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由于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审美情趣,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对于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进和提高;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最后1个环节让幼儿进行尝试配色,体验配色的变化时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幼儿,使得配色环节中1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体会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认识颜色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物体的颜色。   

2、对颜色的变化感兴趣,喜欢实验活动。   

3、培养和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是: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2、难点是:引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颜料和调色用具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