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


1、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


作为1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 篇1   主题产生   1天午睡时,子怡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这么痛?”旁边的嫣嫣说:“有时我脱衣时也会感到痛,晚上还能看见1点点的亮光呢!”这时好多幼儿都说:“我也有过,我也有过。”还有1次,我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了起来,十分好奇。于是,我就设计了“神奇的静电”这1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   
1、教学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2、教学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1把;塑料玩具每幼儿1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轻快音乐1段;蝴蝶指偶;场地:彩色的草地。   
3、教学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1把塑料梳子。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1名幼儿和老师1起给小洋娃娃“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1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 “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幼1:你们快来看,我帮缘缘梳头,她的头发变成这个样子了。   幼2:我也是,我也是,怎么会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3:头发吸在梳子上,这个梳子不好。我家里的不是这样的。   角色游戏“理发店”1向是小朋友感兴趣的,所以用这个游戏引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并奖励每个小理发师1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1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在活动室中56个小朋友1起,使劲在衣服上、头发上来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纸屑,并热烈地讨论着,张锦元好胜心强,1边吸1边对同伴说:“我肯定吸的比你们多,不信你们看。”结果1比,人家的还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许中奇边吸边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怎么会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铁。”   
5、蝴蝶飞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轻快的音乐,与小朋友翩翩起舞。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1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   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是许中奇小朋友好象1下明白了为什么不是磁铁但是也能吸物体这个道理。摩擦产生静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1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1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1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7、好玩的章鱼(蒲公英、菊、裙子)。   教师和孩子每人拿1打结的塑料绳,用手捏紧抹几下(或在衣服上搓几下),放开绳子,请幼儿观察塑料绳4面散开的现象,象章鱼1样。让孩子试试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墙上。请幼儿带着章鱼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鱼能不能粘到别的地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2、能够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探索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磨擦生电现象,体验静电对物体的作用力。   活动难点:   用吸管摩擦生电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吸管人手1根、卷纸若干、碎纸片若干;   
2、清水、盆子、小纸船(形成小池塘的场景);自制旋转木马;柳条(柳树);水龙头(细细的水流);洒落的铅笔粉末。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表演1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出示吸管)这是什么?   幼:吸管和碎纸片   教师演示:将吸管拿在手上舞1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没变化;教师用眼神和表情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磨擦教师口中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变化。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讲述看到的现象)   
2、猜测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1、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磨擦生电   (1)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   (幼儿猜测、讨论,如果幼儿有说用水、用浆糊之类,教师让幼儿亲自摸1摸,究竟有没有)(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2)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现在自己去试试,看看你会不会变这个魔术,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我旁边也为你们准备了1些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选取使用。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3)谁会变这个魔术了?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   (4)请个别幼儿示范,要点:摩擦得又轻又快。   (5)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此环节是否省略,看幼儿第1次的操作的成功率而定)   (6)教师和幼儿1起小结:吸管经过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   
2、猜测、总结磨擦生电现象是静电反应   提问:为什么吸管经过磨擦以后小纸片就会跳到吸管上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幼儿进行各种想象、猜测)   教师小结:这是静电,吸管经过磨擦以后,会产生小小的电,这些电叫静电,它们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3、操作体验:静电对轻的物体的作用力   
1、师:有了静电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纸片,还能做别的事情吗?   
2、介绍游戏情境1:   (1)柳条因为没有风,正静静地垂着,如果用摩擦带电后的魔棒靠近它,你猜柳条会有什么变化?(会飘动起来)   (2)请1名幼儿尝试验证后,将自己的发现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3、介绍另外4种游戏:这儿有许多的小船停在水边,1动也不动;木马停在原地没有旋转;水流也在象1条线似的静静地流着;铅笔灰洒落在纸上,我想把它用1样东西把它搬到盘子里去;   
4、引导猜想:假如你们用自己手中带有静电的魔术棒轻轻地靠近它们,猜猜会有变化吗?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4、幼儿实践验证   
1、真的是你们猜的这样吗?可以去试1试,并且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玩1种,记1种,看谁发现得多   教师观察,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5、交流分享。   你将有静电的魔术棒靠近它们的时候,发现了什么?(让幼儿   对照自己的记录,充分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6、教师总结。   你们用带静电的吸管轻轻靠近游戏材料时,它们都动起来了,改变了原先的位置。   
7、迁移运用: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   师:“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静电吗?”   幼:(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时被“电”到,梳头时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滋滋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玩滑滑梯时“呲拉呲拉”的声音……   师:“被‘电’到是什么样的感觉?”(疼、麻……)   那么你知道怎么样预防静电吗?让我们回去继续了解1下预防静电的1些好办法。   活动延伸:   幼儿与父母共同查找资料,进1步了解人们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以及预防静电的办法。   教学反思:   这是1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小百科:静电是1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1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有观察探究静电的兴趣   
2、在静电游戏的操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静电现象。   
3、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否产生的静电现象。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木筷、塑料笔、塑料袋、铁勺、蜡烛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   活动过程:   (1)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塑料袋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1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变前师:老师会变魔术,能用1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1说自己是否成功。   (2)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拿出塑料袋),幼儿仔细观察并说1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变后师:"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1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1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塑料袋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3)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能够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师: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接触到的,大家猜1猜这些东西哪些能在摩擦之后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呢?   
2、幼儿自己猜想,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4)尝试操作   师:请你试1试玩1玩,等1会儿告诉大家你的猜想对不对。   
1、幼儿动手操作,把木筷、塑料尺、塑料笔、铁勺、蜡烛分别和塑料袋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毛线、碎纸屑,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1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5)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   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 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1起;有时 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6)ppt: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1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除了塑料小棒摩擦塑料袋可以吸起纸屑、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1碰,会感到被电了1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   教学反思   这是1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1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1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1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1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2、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碎纸、泡沫、丝巾带、海绵、尺、笔、木梳、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魔棒吸起小碎纸。   
2、幼儿尝试。   (1)想办法用玻璃棒吸纸屑,探索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能吸起纸屑。丰富词汇:摩擦。   (2)幼儿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3)向幼儿介绍玻璃棒吸起碎纸屑的原理,揭示课题。   
3、尝试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静电的相吸、排斥现象。   (1)幼儿分组操作,并做操作记录。   (2)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4)小实验,发现静电的排斥现象。   
4、幼儿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幼儿园中班《静电》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重难点:   重点:静电产生的3种方式及原理、电荷守恒定律及电量平分原则   难点:理解静电产生的本质——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转移   教学过程:   
1、电荷: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2、静电产生:   “做1做” 验电器与静电计:   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1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1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   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   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1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1个物体转移到另1个物体。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   子:带正电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1个物体转移到另1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   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   【演示】取1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1、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   提出静电感应概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   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1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1端带同号电荷。如上面的这个演示实验中,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问:感应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感应起电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1部分转移到另1部分。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   师: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1个物体转移到另1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1部分转移到另1部分、   师: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1。   
4、元电荷   师:迄今为止,科学家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19C   注意:迄今为止,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5、小结   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6、巩固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16 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1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1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7、板书设计:   1.1 认识静电   
1、电荷: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斥异吸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2、静电产生:
2、接触带电。 原因:电子的转移   
3、电荷守恒定律:   
4、元电荷:e =1.60×10-19C。



2、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作为1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尝试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1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春天来了》。 教师包房歌曲,让幼儿听倾听。 通过看图片再次欣赏。
2、讨论。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小鸟们聚在1起干什么呢?(讨论着春天的来临、愉快的歌唱)小鸟们的心情怎样?(感受歌曲描述的欢乐的景象) 小鸟们还送给我们祝福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春天来了,你们开心吗?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初步学唱歌曲。 幼儿再次倾听录音,幼儿简单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跟着歌曲拍手,熟悉旋律。 幼儿跟着录音唱、跟着伴奏唱。 反思: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1直比较难以克服的1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1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篇2 内容与要求:
1、了解春天的主要季节特性,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感受春天是1个美的季节,喜欢亲近大自然。
2、通过对周围动植物的观察,产生探究其特性的浓厚兴趣。
3、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有初步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环境创设与资源整合: 墙面环境: 互动主题版面:我发现的春天;花儿朵朵开;种植乐;蝴蝶飞(教师布置好整个大布局;(粘贴有幼儿画、种植照片、搜集的春天的动植物图片等等)和幼儿1起完善春天的美景。 资源利用家长资源: 1.和孩子1起寻找收集春天的信息,在休息或是空余时间带领您的孩子观察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体验发现的乐趣并和您的孩子交流他(她)的发现并尝试将观察到的春天的变化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让你的孩子带1盆植物来园,让孩子在观察中了解植物的成长。 社区资源: 去外寻找春天的景象。 主题活动收集有关"我快乐、我勇敢"主题的材料。 活动反思: 通过1系列以幼儿为主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敏锐的眼睛去感知和发现春天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篇3 设计背景 小朋友对自然界中的1切都充满好奇,尤其是4季的变化过程,年年岁岁的周而复始中,蕴含万物生命的奥秘轮回。于是我利用新春伊始,设计了“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活动,让小朋友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大自然的美丽。 活动目标
1、让儿童通过看图、讨论、理解春的内容。
2、能用语言、绘画抒发情感。
3、培养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4、培养小朋友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抒发对春的情感、提高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 难点:能用绘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大字卡
2、小朋友用书、录音带
3、相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活动过程 活动(1)春天走来了
1、出示大挂图,请小朋友看图说话; 教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这里有1幅关于春天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见了什么?” 小朋友:“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小朋友” 教师:“柳树到了春天有什么变化?什么颜色?小鸟在干什么?春风吹过来,柳条怎样回荡?什么花儿开了?小朋友在做什么?” 教师引导小朋友说出其它事物的变化,并逐句引出儿歌 教师:“小朋友说得对,你们看柳条发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来回的荡漾,小鸟高高兴兴地唱起了歌,桃花也开满了枝头,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小朋友欣赏、朗读儿歌 活动(2)字宝宝乐园
1、 请小朋友打开书,边听录音边用手指划读
2、 玩字宝宝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教师:“咦?怎么儿歌中有的字宝宝不见了呢?原来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呢。”请小朋友1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字宝宝××就回来;哈哈,××回来了!” 活动(3)绘画
1、引导小朋友观看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2、讨论春天的美景,启发小朋友扩展思路,并用画笔画出更多春天的景象、春天的颜色。
3、 指导小朋友初步构图,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的简单画法等。 活动延伸:
1、 请家长周末带小朋友春游,发现更多春天的秘密。
2、 教师和小朋友1起布置增添有关春天的图片。
3、 带领小朋友播种各种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教学反思
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小朋友园的周围和大自然中变化万千,柳条抽芽、 桃花盛开、春雨绵绵、小草从泥土中钻出来,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去寻找有关春天的秘密,在暖暖的春风里去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这里我通过儿歌 “春天来了”让小朋友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培养小朋友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2、通过1系列以小朋友为主的活动,培养小朋友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让小朋友学会用观察的方法、敏锐的眼睛去感知和发现春天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激发小朋友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篇4 活动名称: 春天来了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寻找、发现春天自然界的变化。 2.喜欢观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事先请幼儿自己在生活中寻找春天,并自己记录下来;幼儿绘画用具。 活动过程: 1.春天在哪里? 2.提问: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在哪里呢?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根据幼儿讲述用图标的形式记录下来,展示在活动室墙面上。 2.春天来了。 ——幼儿分散活动,在园内继续寻找春天。 ——教师引发幼儿关注春天的阳光、风、植物、动物的变化。 3.我找到了春天。 ——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幼儿园里找到的春天。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篇5 预期目标:
1、引导幼儿“找春天”,激发关注周围现象的兴趣。
2、选择自己喜欢的投票表达方式。 环境创设: 代表自己的小标记,绘画、唱歌、舞蹈、讲故事,种植的图识,白纸,等。 活动流程及相关提问: 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1、现在的天气是什么季节?为什么?(明确“初春”时期的天气还是有点冷的,要注意保暖)
2、春天已经来临了,你能找到吗?去哪里找?
3、找到了春天,我们可以用那些方法告诉大家呢? (归纳不同方法,出示相应图识)
4、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a)交待任务: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春天 b)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标记贴在自己喜欢的图标下。
5、交流、公布结果 a)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法?(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本领最大的,和某某小朋友“合作”愉快的……)。 b)了解各组的组员,形成临时小组。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1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1切像1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3、中班科学说课教案,小动物怎样避暑



1、说教材: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科学活动《动物怎样避暑》,提起夏天,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流不完的汗水,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我们人类如何避暑,让自己更加凉快,孩子都能侃侃而谈,孩子的知识面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1个方面,我们应该培养幼儿热爱身边的动植物,同时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1次户外活动的时候,谈论到夏天小动物们的活动时,孩子们对小动物过夏的方式很感兴趣:在炎热的夏天,动物们是否也能像我们1样躲进空调房屋享受清凉,动物避暑的方法有哪些等等。为了增强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愿意主动探索、发现动物避暑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设计此活动,此活动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设置: 本节活动属于科学讨论型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孩子围绕某1主题的表达交流,以达到分享知识经验的目的。结合中班孩子已经具备1定的交流能力,而且随着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深入,孩子们也积累了1些有关记录的经验,结合《纲要》涉及的5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为:


(1)能结合已有经验,表达对夏天的感受。


(2)激发幼儿对夏天里人们、动物过夏的兴趣,增强好 奇心和求知欲。


(3)愿意主动探索、发现动物避暑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尝试用绘画等方式进行归类和记录。



3、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对夏天里人们、动物过夏的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难点:愿意主动探索、发现动物避暑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说教法学法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察觉他们的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 多媒体演示法。 本次活动中的多媒体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谁跟小羚羊去避暑”来让幼儿对动物的避暑方式有全新的认识,在这1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2. 启发提问法


3. 讨论法。 讨论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提出问题,表达个人的观点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因此我利用讨论法,让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动物和人类的多种避暑方式。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说学法: 1.多感官参与法 2.操作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1看、说1说、听1听等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不知不觉就对动物的避暑方式以及人类的避暑方式发生了兴趣。 又通过动手制作避暑海报,来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宣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获得探索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



5、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 科学探究行活动不容易通过直接的实验或探究进行学习,老师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料,所以这个活动需要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进行,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以家长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人们以及动物在夏天避暑的方式和方法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物质准备:


(1)图片及资料的准备。


(2)图画纸1张。


(3)课件《谁跟小羚羊去避暑》:(小红马,马身上有汗腺,黑狗伸舌头喘气,小黄鸡身体躺在沙里,小灰兔用长耳朵调节体温,袋鼠将两手舔得湿湿的,河马泡在水里)以及水牛、骆驼、泥鳅、猴子、鲸鱼的图片,各地动物如何避暑的录象。



6、说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从“故事激趣――观察探索、提升经验。――交流分享,拓展视野。――情感升华,活动结束。”4个部分入手。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的条件,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求欲望。 ★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
1、故事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1半“,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1步。巧妙的导入如同路标,引导着幼儿的思维方向。在教学中,我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由孩子们的各种避暑方法因势利导,过度到本课课题。 (导语:炎热的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知了在树上拼命地叫着,好像在说:“热死我啦,热死我啦!”柳树也耷拉着脑袋,1动不动。那么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1说夏季阳光照在身上,风吹在脸上以及在夏季人们活动后的感觉,激发了幼儿动脑参与活动的兴趣。) 这个环节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说1说夏天里天气的特征,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4、幼儿园中班画春天教案




5、谁和谁好中班教案


作为1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谁和谁好中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和谁好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美丽的花儿)、垫子(附有图片),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儿歌导入。   
2、给花儿找朋友。   1.儿歌里讲到有1个动物会和花好,是谁呀?(蜜蜂)小蜜蜂会和花好,其实你们知道吗?花还想找很多很多的朋友。   2.幼儿完整讲述谁和花好并说出理由。(幼儿说对1个,花瓣就会变出1种颜色,直到8朵花瓣变出颜色为止)。   3.这次我们的本领真大,帮花找到了那么多的朋友,小朋友们找找看,到底找了多少个朋友(幼儿点数说出十配颂片花瓣),1共有十片花瓣开了,我们给它找了十个朋友,这1次你们都赢了。   
3、游戏:《谁和谁好》。   1.接下来我们再来玩1个游戏好吗?(好)这个游戏也叫谁和谁好。怎么来做呢?我们要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坐在两边)。   2.(1)请每组排头报告人数。   (2)请排尾报告人数。   (3)请每组第3位幼儿报告人数。并取好两队名字。   3.接下来我们要用这些卡片来做游察卖森戏,看看老师都请来了谁和我们1起作游戏好吗?(3棵柳树、3个小女孩、3辆小汽车、3盒牛奶、3朵花、3个太阳、3只小鸟、3台录音机、3部电话机。   4.游戏《谁和谁好》。    延伸阅读:中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诵   
3、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活动准备   花篮1个、花、钢琴曲《卡农》、课件活动重点 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回忆经验直接导入
1、你们做过梦吗?都梦到了什么
2、是谁让你们做梦了吗?   
3、教师小结基本部分 欣赏散文
1、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欣赏1首散文诗,听1听,都是谁做梦了
2、它们都梦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来听1听
3、它们的梦可真美啊,让我们再来欣赏1遍吧
4、这么美的散文诗,让我们1起来念1念吧创编散文
1、梦可真美呀,老师也想来当1回梦姐姐,送花给你们,让你们也做很美的梦好吗?   
2、播放音乐,"梦姐姐"为每个幼儿放1个小礼物,幼儿自由讨论,大胆构思自己彩色的梦。   
3、那请小朋友看看梦姐姐送了你1朵什么颜色的花,想1想你会做什么颜色的梦,会梦到什么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1说,看看谁的梦最美,待会儿请你来给梦姐姐说1说。   
4、鼓励幼儿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激发幼儿想象与他们不同的内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结束部分 小朋友做的梦可败亩真美呀,我们把你的梦讲给别的小朋友听1听。 谁和谁好中班教案2   
1、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这1思维特点不仅表现在幼儿解决问题、判断事物时,也表现在幼儿各种活动中。在这个时期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语言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喜欢和同伴1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针对这个特点,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谁和谁好》。《纲要》语言领域目标中提出:"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喜欢与人谈话、交流;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能清楚地说 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中班上学期语言课程目标中要求"能清楚地表达,喜欢与别人交流,能独立地讲述故事和描述事件;会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调整自己的语言;能认真地倾听别人 讲话不插嘴,能听懂 讲话的意思;对多种文学作品有兴趣,喜欢阅读图书,能较有感情地讲述作品内容并尝试仿编;能听懂和学说普通话。"在本次活动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我以解读内化《纲要》理念为中心;以教学目标的切实性,活动过程合理性、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适应性为原则;认真分析、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实际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定了本间语言课。在分析研究设计目标的整个过程中,我力求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3维目标有机结合立体式呈现。   
2、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会用动作表现诗歌内容。   
3、会用"谁和谁好"的句式仿编诗歌,感受诗歌带来的快乐。   
3、活动重难点:重点: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2.难点: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4、活动准备: 课件、小图片(白云、蜜蜂、蝴蝶、小朋友等)   
5、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这里有这么多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说个大家听听。"   
2、幼儿自由回答。   
3、 小结:每个人都有好朋友,朋友之间要有礼貌,不吵架,不打架,互相帮助,互相谦让。   
4、今天,老师也带来1首关于朋友的诗歌,名字叫《谁和谁好》。   (2)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出示图片。   (1)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2)谁和谁好,是怎样好的。   (3)"树还可以和谁好,鸟儿还可以和谁好?"让幼儿说1句话。   (4) 小结:树和鸟儿好,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为什么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小结:因为树是鸟儿的家,离得近,天天在1起,所以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2、出示图片。   (1)你们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2)"蜜蜂还可以和谁好,花还可以和谁好?"让幼儿说1句话。   (3) 小结:谁和花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哈哈笑。为什么蜜蜂和花好? 小结:是呀,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3、出示图片。   (1)你们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小朋友之间又做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我还可以和谁好?"让幼儿说1句话。   (3) 小结:谁和小朋友好,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1起上学校。   
4、朗诵儿歌,体会意境。   (1)现在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诗歌完整地说1遍。(教师边说边指图)   (2)师幼说。(老师说1句,大家说1句)   (3)你们说的非常棒,我们给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再来说1说。   (3)游戏,会用"谁和谁好"仿编诗歌。   
1、现在我们1起学习了诗歌,那我们来玩个游戏,(给幼儿发图片)老师拿出图片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并且说1句话。   
2、让幼儿自己找到好朋友,用"谁和谁好"说1句话。   (4)延伸活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让我们到外面的世界去找1找好朋友吧,并且用"谁和谁好"说1句话。    附:诗歌《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鸟儿和树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哈哈笑。   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 谁和谁好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理解图片,创编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体会学习儿歌的乐趣。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3、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在感受儿歌的基础上,理解儿歌意境。    活动准备:   课件(瓜和藤、蜜蜂和花,小朋友手拉手)    活动重难点:   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引导幼儿完整的说:我的朋友是谁,我和谁好。)   
2、完整观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里有1个关于儿歌的小电影,请仔细看看,你看到谁和谁是好朋友。 ( 引导幼儿完整的说: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好)   
3、分段欣赏,学习儿歌。   
1、藤蔓和瓜好   师:他们是怎么样好的?你们能做1做吗?(理解不吵也不闹)小结:谁和谁好?藤蔓和瓜好,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表演藤蔓和花好。   
2、蜜蜂和花好   师:它们是怎样好的?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我们1起做1做。   小结: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为什么蜜蜂和花好?   小结:是呀,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分角色表演蜜蜂和花好。   
3、我和小朋友好   师:你和好朋友1起做什么呢?   小结: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我们1起唱歌又跳舞。   
4、教师完整朗诵儿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小就会编诗歌了,长大了1定能成为诗人和作家,我把大家编的诗歌朗诵1下。   
5、给儿歌起名字。   
6、朗诵儿歌,体会意境。   师:现在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儿歌完整地说1遍。(教师边说边指图)师:你们说的非常棒,我们给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说1说。    延伸活动:   刚才诗歌里说,蜜蜂和花好,其实,花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们猜猜看,谁还会和它好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语言教育活动我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幼儿理解不仅人类有自己的好朋友,其他动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欣赏儿歌《谁和谁好》,利用画面使幼儿理解谁和谁好,他们是怎样好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体会意境。整个设计紧扣主题,课堂中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尤其是表演环节达到了整节活动的**。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记忆诗歌内容时形式比较单调,如果能加上图谱,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加深记忆,在动静交替中学习诗歌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谁和谁好中班教案4    活动意图:   “谁和谁好?”经常是孩子们口中心里提及的问题,班级里面也总有孩子说“我和***好”“我们是好朋友”……这是他们上幼儿园的动力和源泉。此次活动的开展是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是两两相配的,互帮互助的。学习这首好歌不仅了解生活中相互的事物,也让孩子感受朋友间在1起的欢快。    活动目标:   
1、乐意为生活中常见的事和物寻找联系,并讲述自己的理由。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竞赛游戏的快乐。   
3、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想说的事。    重难点:   愿意讲述事物之间联系的原因。   活动准备:材料材料包、ppt。    活动过程: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今天,我带来1首关于好朋友的儿歌,名字叫《谁和谁好》。请你们来听1听。儿歌里都说了什么。   你听到了谁和谁好?他们是怎么样好的?   小结: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为什么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小结:因为他们住在1起,离得近,天天在1起,所以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你还听到了谁和谁好?儿歌里还说到谁和花好?   小结: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   小结: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小朋友之间又做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   
2、完整欣赏:   教师和幼儿稍作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3、幼儿操作材料《谁和谁好》   过渡语:除了我们刚学到的儿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让我们去找1找。   观察要点: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将事物进行联系,并简单说说理由   集体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配对的原因?   谁和谁好,说出你的原因。   总结::原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事物都能够找到谁和谁是好朋友,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活动延伸:   继续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附:儿歌《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好。   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谁和花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谁和小朋友好?我和小朋友好,   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来源于儿歌《谁和谁好》,引发幼儿去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联。通过活动,幼儿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激活了思维,展示了潜能。抓住机会挖掘他们潜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活动中,没有意识去整合知识,教育机智上还应多加思考,教学的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准确,回应不够精炼,在方式方法上应多加变化。在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幼儿在语言方面能够得到1定的发展。 谁和谁好中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谁和花儿好?”图片或照片、卡片若干(柳树、鸟、录音机、电话、太阳、牛奶等)。    活动过程:   游戏1:谁和花儿好?   玩法:幼儿为花儿找十个不同的朋友。找对了,每1片花瓣的颜色就会变,最后成为1朵美丽的花。    规则:   
1、幼儿给花儿找好朋友,每讲出1样和花儿要好的东西,花瓣的颜色就会变,如果幼儿能讲出十样和花儿要好的东西,它就会变为1朵美丽的花,你们就赢了。   
2、幼儿为花儿找到的朋友不能重复,而且要讲出这些东西和花儿要好的理由。   重点:引领幼儿大胆想象,寻找不同的事物和花儿做朋友。    游戏2:谁和谁好?   玩法:幼儿分成两队比赛,看哪1组能在卡片中寻找到多种关联,得卡片数多的队为赢。    规则:   
1、每组派1个代表选择两张能做好朋友的图片,用优美好听的话说出它们做好朋友的理由。   
2、答对者将图片放在排头幼儿的旁边。   
3、找到的两个好朋友不能和别人的重复。   
4、游戏轮番进行,最后图片得数多的1队获胜。    重点:   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各种关联。    附儿歌: 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 藤儿和瓜好,它们手拉手, 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 花儿仰脸笑。   谁和谁好? 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 1起上学校。   谁跟小绵羊去避暑_语言整合活动 谁和谁好中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理解图片,创编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体会学习儿歌的乐趣。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3、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瓜和藤、蜜蜂和花,小朋友手拉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引导幼儿完整的说:我的朋友是谁,我和谁好。)   (2)完整观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师:这里有1个关于儿歌的小电影,请仔细看看,你看到谁和谁是好朋友。(引导幼儿完整的说: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好)   (3)分段欣赏,学习儿歌。   (1)藤蔓和瓜好师:他们是怎么样好的?你们能做1做吗?(理解不吵也不闹)小结:谁和谁好?藤蔓和瓜好,他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表演藤蔓和花好。   (2)蜜蜂和花好师:它们是怎样好的?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我们1起做1做。   小结: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为什么蜜蜂和花好?   小结:是呀,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   分角色表演蜜蜂和花好。   (3)我和小朋友好师:你和好朋友1起做什么呢?   小结: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我们1起唱歌又跳舞。   (4)教师完整朗诵儿歌,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小就会编诗歌了,长大了1定能成为诗人和作家,我把大家编的诗歌朗诵1下。   (5)给儿歌起名字。   (6)朗诵儿歌,体会意境。   师:现在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儿歌完整地说1遍。(教师边说边指图)师:你们说的非常棒,我们给儿歌加上好看的动作说1说。   (7)延伸活动:   刚才诗歌里说,蜜蜂和花好,其实,花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们猜猜看,谁还会和它好呢? 谁和谁好中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为各种常见的事和物进行配对,初步了解它们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   
2、体验找朋友的快乐。    活动准备:   《谁和谁好》绘本、大树找朋友,配对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看1看   意图:初步理解常见事物间的依存关系。   
1、出示绘本《谁和谁好》:你觉得谁和谁是好朋友?说出你的理由。   
2、教师根据幼儿找出的朋友,在朋友旁边出示数字表示第几对朋友。   
3、教师用儿歌的语句总结。   小结:儿歌中藤儿和瓜好、蜜蜂和花好,它们谁也离不开谁,所以它们是好朋友。   
2、说1说   意图:知道事与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是1对多的。   
1、出示1棵大树:大树有许多的朋友,谁会是大树的朋友呢?   
2、说出1个大树的朋友,大树就多1片叶子。   小结并过渡:大树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真高兴!老师这里也有许多朋友,它们会和谁好呢?请小朋友帮忙找1下。   
3、找1找   意图:尝试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体验找朋友的快乐。   
1、幼儿给物品找朋友配对。   
2、它们中还有谁和谁会是好朋友呢?   小结:原来好朋友可以是两个成为好朋友,也可以是3个成为好朋友,也可以1个物品有许多好朋友,它们谁也离不开谁。   
2、延伸: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朋友,以后大家可以去找找看,谁和谁好……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是1次科常活动,让幼儿理解和明白,好朋友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也有的是多个。用这种环节设计,幼儿还是能够明白理解。   
2、活动中的问题大都是有效提问,所以能够引导幼儿1步步去发现好朋友之间的秘密是谁也离不开谁。但是当问到小朋友说:“大树能为松鼠提供果实,那么松鼠能为大树做些什么呢?”这1问题,还没有等小朋友思考回答,我就接着另外1个小朋友的思路,进行了下1个问题,处理的不当。   
3、整个活动上的时间还不是很充足,如果在第3环节开始前,先介绍1下图片里的东西,让小朋友有所了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那么时间上就比较丰满,幼儿在“找朋友”时候就更加清楚了。



6、中班教案《春天的花》


作为1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班教案《春天的花》,仅供参考,大家1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春天的花》1    活动思路:   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柳树慢慢发芽,1个个粉色的桃花也渐渐的开了花。每次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围着那株桃树议论个不停。有的问老师:"这是什么花?"有的问:"它怎么这么造就开花了,别的花怎么还没开?""春天还有什么花?"……因此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好奇,我们开展了这1教学活动。   
1、活动目标:   
1、认识各式各样春天的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2、能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春天常见花的特征(颜色、花瓣形状、气味等),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花的用途。   
3、在茶艺展示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茶艺文化。   
2、活动准备:   PPT图片托盘已经完成的关于《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花朵拼图茶具花茶《好1朵茉莉花》音乐   
3、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上周小朋友已经同丁丁老师1起了解关于春天的知识,并且宝贝与家长1起完成了《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现在丁丁老师要与小朋友1起分享。(关于春天的英语律动)   
2、展示ppt,分享亲子调查表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亲子调查表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常见花的特征用途)   (3)教师总结   
3、展示PPT,幼儿观察常见花,加深幼儿的对花特征以及用途的了解。   教师提问:   (1)花的名称   (2)花的形状(花朵是由1片1片的小花瓣组成)   (3)花的用途(幼儿自由回答)   (4)教师总结花的特征以及用途   
4、花朵拼图游戏教师:今天早上小花朵悄悄的告诉丁丁老师,它们的小伙伴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希望我们KB班的小朋友来帮忙。(规则:看编号找身体的1部分,拼完后要及时收整)   
5、茶艺展示,幼儿同家人品茶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花能泡茶,现在李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展示1下我们传统的茶艺文化。   (1)茶艺展示   (2)品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做为新教师的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活动中我的语速较快,重复了幼儿的回答,其实应该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春姑娘打电话的情景创设这1环节中,感觉太突兀了,幼儿都没有反应过来,可以创设另1个情景,比如:春姑娘想请各种颜色的花参加“百花会”,春姑娘想请小朋友们帮她制作邀请函,邀请他们。教师再出示邀请函问幼儿:你觉得这张邀请函,春姑娘想邀请的是几朵什么颜色的花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操作,最后以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春姑娘顺利召开了“百花会”,结束本次活动。这样的情景创设会计较自然,幼儿容易接受。活动中我发现有1部分幼儿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操作活动中也不敢大胆尝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以后我会更加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班教案《春天的花》2    活动目标、   1.掌握制作纸杯花的基本方法,能设计自己喜欢的花朵造型。   2.通过观察,发现不同花朵的特征,运用剪、贴、卷等技能表现花瓣独特的'色彩和形态。   3.体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花朵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纸杯花范例。   3.不同尺寸的纸杯、双面胶、剪刀、彩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对纸杯花的兴趣播放课件。   师:花园里开满了5颜6色的花朵,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粉的。   这些花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