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小班幼儿音乐教案的设计意图与反思,如何写小班幼儿音乐教案的设计意图与反思

如何写小班幼儿音乐教案的设计意图与反思



1、如何写小班幼儿音乐教案的设计意图与反思

小班刚入园的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伴,1时难以适应,为了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减少心理恐惧,尽快适应新环境,特设计此活动“谁在敲门”,这1歌曲简短有趣,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并利用新颖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对唱歌曲,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初步学会有礼貌地交往。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 活动重点: 愉快参与游戏,并学会歌曲的对唱形式。 活动难点: 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记住同伴姓名。 活动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导入活动(1分钟) 请幼儿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小猴出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基本部分:(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等形式,掌握乐曲基本旋律,并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从中感受参与游戏的愉悦)(18分钟) (1)引导幼儿掌握节奏(××1×××—1)(4分钟)、

1、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1×××—1)。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2、出示贴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 (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2)欣赏歌曲(通过欣赏歌曲,理解如何对唱歌曲)(3分钟)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1样? (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3)学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掌握基本旋律,通过替换幼儿名字,使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3分钟)

1、幼儿分句学唱1遍,重点练习“你是×××”这1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

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1句要唱得轻巧、活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让幼儿轻松掌握基本旋律,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联系生活经验,扩展幼儿交往的能力) (4)游戏:神秘的客人(通过角色表演对唱乐曲,进1步掌握歌曲旋律,同时初步学习有礼貌地接待客人)(4分钟)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

2、请几名声音较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表演时,客人与主人不同的空间位置较易使幼儿分清角色,多样的对唱方式,再加上教师眼神、手势的提示,能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本环节注重变换演唱形式,使幼儿在体验歌曲旋律的过程中更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所在) (5)表演布偶(通过欣赏布偶表演,又与1这下的生活经验联系,使幼儿在音乐中进1步学习有礼貌的交往方式)(4分钟)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他们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

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 (本环节设计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表演,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的机会,又丰富、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

3、集体表演(1半幼儿扮小猴,1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1种角色,与幼儿1同游戏。) (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此环节属于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把幼儿从活动室带入实际生活,使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方式,本环节又体现了艺术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整合。 活动延伸:(2分钟) 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但表演了歌曲,咱们也学会了这方面的本领,还记住了许多小朋友的名字,也学会了要有礼貌地招待客人,小朋友回家后,也自己当1回小主人,招待1下家里的客人吧!(幼儿随音乐,开动小火车,离开活动室。)。

如何写小班幼儿音乐教案的设计意图与反思



2、如何写小班幼儿音乐教案的设计意图与反思

小班刚入园的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伴,1时难以适应,为了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减少心理恐惧,尽快适应新环境,特设计此活动“谁在敲门”,这1歌曲简短有趣,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并利用新颖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对唱歌曲,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初步学会有礼貌地交往。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 活动重点: 愉快参与游戏,并学会歌曲的对唱形式。 活动难点: 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记住同伴姓名。 活动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导入活动(1分钟) 请幼儿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小猴出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基本部分:(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等形式,掌握乐曲基本旋律,并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从中感受参与游戏的愉悦)(18分钟) (1)引导幼儿掌握节奏(××1×××—1)(4分钟)、

1、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1×××—1)。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2、出示贴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 (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2)欣赏歌曲(通过欣赏歌曲,理解如何对唱歌曲)(3分钟)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1样? (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3)学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掌握基本旋律,通过替换幼儿名字,使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3分钟)

1、幼儿分句学唱1遍,重点练习“你是×××”这1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

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1句要唱得轻巧、活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让幼儿轻松掌握基本旋律,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联系生活经验,扩展幼儿交往的能力) (4)游戏:神秘的客人(通过角色表演对唱乐曲,进1步掌握歌曲旋律,同时初步学习有礼貌地接待客人)(4分钟)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

2、请几名声音较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表演时,客人与主人不同的空间位置较易使幼儿分清角色,多样的对唱方式,再加上教师眼神、手势的提示,能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本环节注重变换演唱形式,使幼儿在体验歌曲旋律的过程中更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所在) (5)表演布偶(通过欣赏布偶表演,又与1这下的生活经验联系,使幼儿在音乐中进1步学习有礼貌的交往方式)(4分钟)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他们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

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 (本环节设计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表演,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的机会,又丰富、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

3、集体表演(1半幼儿扮小猴,1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1种角色,与幼儿1同游戏。) (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此环节属于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把幼儿从活动室带入实际生活,使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方式,本环节又体现了艺术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整合。 活动延伸:(2分钟) 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但表演了歌曲,咱们也学会了这方面的本领,还记住了许多小朋友的名字,也学会了要有礼貌地招待客人,小朋友回家后,也自己当1回小主人,招待1下家里的客人吧!(幼儿随音乐,开动小火车,离开活动室。)。

可爱的小白兔来了设计意图小班科学教案



3、可爱的小白兔来了设计意图小班科学教案

活动领域   语言、科学、音乐。   活动前评析   幼儿通过各种途径经常看到各种小动物,而且比较熟悉它们的特征,但对于它们的尾巴的1些作用我相信幼儿还是很陌生的,所以我选择了《有趣的动物尾巴》1课。本节活动课,是以猜测、观察、描述、游戏为主体地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往往是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因,为此教师准备了各种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图片、幻灯片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些教具的利用、方法的应用,能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了解尾巴的用途。   活动目标   1.认识1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3.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玩偶小猴子1个   2.各种动物图片   3.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实录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班上来了1位特殊的小客人,大家猜1猜它会是谁呢?(教师只露出小猴子的尾巴,让幼儿猜猜它是谁)。   教师:这位神秘的小客人到底是谁呢?我们1起来看大家猜的对不对。(教师出示小猴子玩偶)   (这1环节的设计,教师为幼儿设置了1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能够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利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尾巴的图片(播放幻灯片)   提出问题:   (1)小动物的尾巴分别是什么样的?   (2)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用途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欣赏图片,对动物尾巴的用途进行描述)   (通过观察图片这1环节,让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同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播放课件,幼儿欣赏《为什么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尾巴》,让幼儿知道当有其它动物袭击老虎时,老虎可以把自己的尾巴当作武器来保护自己;鱼在游泳时尾巴起到推动作用,加快速度,同时也有方向盘的作用控制自己游泳的方向;袋鼠的尾巴在奔跑时起到平衡的作用,在休息时,与它的后两条腿形成3角形,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丰富的画面,让幼儿分别了解老虎、鱼、袋鼠尾巴的用途,从而突破难点)   4.游戏:抓尾巴   (1)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幼儿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小动物的尾巴不小心弄丢了,你们看它们多伤心啊,我们1起来帮助它们找到尾巴好不好?   (教师把各种动物的尾巴放到固定位置,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去寻找它们的尾巴,小朋友找到后,说1说自己帮助的是哪只小动物,并说1说这只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途)   (2)教师再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1下没参加活动的孩子,让他们也说1说小动物尾巴的用途。   (通过这1环节,让幼儿进1步了解尾巴的用途,同时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动物尾巴的用途,了解幼儿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提升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师:小朋友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每个小动物,不让它们受到任何伤害,如果遇到侵害小动物的行为,大家要勇敢的站出来,做1个保护小动物的“小小监督员”。   (目标中要求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通过这1环节,幼儿不但知道动物的尾巴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帮助它们适应周围的环境,更好的生活在大自然里,因此,教育幼儿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存)   6.“动物联欢会”   教师:小朋友们,我是森林之王狮子,今天我们动物家族要开1次盛大的舞会,我真诚的邀请大家来参加,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吧!   (教师以小动物的口吻邀请小朋友参加“舞会”)   7.教师播放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旋律中,活动结束。   (通过这1环节让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幼儿从中知道各种动物的尾巴的用途,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环节里,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热爱科学,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本节活动课设计合理,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问题难易适中,选材很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相信这将是1节很棒的幼儿主题活动课!。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4、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要看你关于什么课程,是认识图形还是点数,有很多不1样的课程,他的设计意图也不同。 例如:认识圆形,设计意图可以写:让幼儿通过对圆形的认识,感知的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存在与运用。

如何写小班幼儿音乐教案的设计意图与反思



5、如何写小班幼儿音乐教案的设计意图与反思

小班刚入园的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伴,1时难以适应,为了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减少心理恐惧,尽快适应新环境,特设计此活动“谁在敲门”,这1歌曲简短有趣,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并利用新颖的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对唱歌曲,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初步学会有礼貌地交往。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 活动重点: 愉快参与游戏,并学会歌曲的对唱形式。 活动难点: 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记住同伴姓名。 活动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导入活动(1分钟) 请幼儿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小猴出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基本部分:(通过欣赏、表演、游戏等形式,掌握乐曲基本旋律,并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从中感受参与游戏的愉悦)(18分钟) (1)引导幼儿掌握节奏(××1×××—1)(4分钟)、

1、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1×××—1)。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2、出示贴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 (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2)欣赏歌曲(通过欣赏歌曲,理解如何对唱歌曲)(3分钟)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1样? (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3)学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并掌握基本旋律,通过替换幼儿名字,使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3分钟)

1、幼儿分句学唱1遍,重点练习“你是×××”这1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

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1句要唱得轻巧、活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让幼儿轻松掌握基本旋律,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联系生活经验,扩展幼儿交往的能力) (4)游戏:神秘的客人(通过角色表演对唱乐曲,进1步掌握歌曲旋律,同时初步学习有礼貌地接待客人)(4分钟)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

2、请几名声音较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表演时,客人与主人不同的空间位置较易使幼儿分清角色,多样的对唱方式,再加上教师眼神、手势的提示,能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本环节注重变换演唱形式,使幼儿在体验歌曲旋律的过程中更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所在) (5)表演布偶(通过欣赏布偶表演,又与1这下的生活经验联系,使幼儿在音乐中进1步学习有礼貌的交往方式)(4分钟)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他们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

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 (本环节设计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表演,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的机会,又丰富、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

3、集体表演(1半幼儿扮小猴,1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1种角色,与幼儿1同游戏。) (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此环节属于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把幼儿从活动室带入实际生活,使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方式,本环节又体现了艺术领域与社会领域的整合。 活动延伸:(2分钟) 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但表演了歌曲,咱们也学会了这方面的本领,还记住了许多小朋友的名字,也学会了要有礼貌地招待客人,小朋友回家后,也自己当1回小主人,招待1下家里的客人吧!(幼儿随音乐,开动小火车,离开活动室。)。

相似内容
更多>